•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我的父親是曹操 > 第301章 阿瞞欺吾太甚了,袁本初決意攻曹

      第301章 阿瞞欺吾太甚了,袁本初決意攻曹

      處在亂世紛爭下,對于各路諸侯而,爭取先機,是領跑其他諸侯的優勢,誰能確保這點,誰就能傲視群雄!

      在過去,處于這一位置的,一直都是袁紹。

      可今下這一情況卻改變了。

      因為曹昂的緣故,使得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坐擁的地盤與人口,甚至都要比袁紹多出不少。

      關鍵是對外政策,也比原有時間線要提前很多,如關中方面,如徐州方面,一批文武去往各地擔任要職。

      盡管說曹操所轄地盤,有不少都是久經戰亂的新得之地,根基還不是那樣渾厚,可曹操是何等果決之輩。

      讓曹昂遷征東將軍,領荊州牧,順帶節制荊、豫、徐、揚四州軍政,這表示將大后方交給曹昂來管了。

      別管是曹操委任的文武,亦或是曹昂舉薦的文武,只要在上述所轄之地,遇到任何問題的第一反應,應是向曹昂稟明情況。

      曹操這樣做,不可避免的在許都引起震動與影響。

      關鍵是誰都不知道,在這一系列安排與調整下,還有一人的位置動了,那就是棗祗!

      在這股風潮下,棗祗遷任兗州刺史!

      這就耐人尋味了。

      興屯乃棗祗與韓浩發起的,且當年就取得極大成效。

      今下在曹操麾下,兗州刺史是棗祗,徐州刺史是夏侯惇,豫州刺史是滿寵,荊州牧是曹昂,揚州刺史是丁斐,而徐州所轄瑯琊相是韓浩,不論中樞格局怎樣,就說地方格局,這擺明是要大規模興屯了。

      曹操做事就是這樣。

      既然后續有更重要的事去做,那負責留守與看家的,就安心在各自位置上做好,而誰都不知的,是當初曹昂在南陽時所定諸策,曹操派人給了棗祗、夏侯惇二人,這目的在明顯不過了。

      今后涉及地方的治理與發展,要向曹昂的理念靠攏,這在所難免的會出現一種現象,即各地主官間與曹昂的聯系與交流必然緊密,特別是涉及到興屯、水利、馳道等方面,畢竟想真正見到成效,想讓各地更緊密的聯系起來,就絕對不能各自為政,你搞你的,我搞我的,這是一種無序的資源浪費!

      可對今下的曹氏而,經受不住的就是這種浪費。

      因為袁紹覆滅了公孫瓚所部,從表面看來袁紹真正一統河北諸州,固然在袁紹麾下勢力之中,還有黑山軍,可隨著公孫瓚的傾覆,張燕已在表面臣服于袁紹了。

      執掌河北諸州的袁紹,麾下可謂是猛將如云,謀臣如雨,且青州、幽州、并州三地皆派子甥代掌,在此等態勢下,袁紹得知中原之變,那會是什么反應?

      答案顯而易見。

      “曹阿瞞欺吾太甚!!!”

      冀州。

      鄴城。

      大將軍府。

      袁紹怒不可揭,拍案怒道:“區區一閹宦之后,竟趁吾不備,謀得此等大勢,真真是可惡至極!!”

      堂內所聚眾人,聽聞袁紹之,無不露出各異神色。

      說起來,誰都沒有想到曹操竟在此前兩載間,從領兵征伐張繡開始,竟一路滅袁術,定陳國,破呂布,覆劉表……把江淮、豫州、徐州、荊州北部等地都凝聚在自己手中,而在這等震動之下,除了曹操之名外,曹操之子曹昂的名聲也在河北傳開了。

      今夕是建安四年,曹操麾下勢力就膨脹到這種程度,甚至曹操的影響力,還不止提及的這些地方。

      別的不說。

      就說河南尹、河內郡、弘農郡等地,這與袁紹所轄并州接壤,如果真叫曹操所部勢力在此站穩,那不僅會威脅到并州安穩,還會影響袁紹震懾與涉足關中。

      今下的這種格局,僅是在北方來論,袁紹、曹操作為最大的兩股勢力,沖突與矛盾愈發明顯。

      這不是說避開就能避開的。

      一句話,曹操表現的越強勁,對袁紹的打擊就越大,因為這體現出袁紹在戰略方面的錯判錯算。

      說起來迎奉天子一事,袁紹也是參與其中的,甚至其麾下不少謀士都力勸袁紹,當從快將天子迎奉到自己麾下,以占據這大義與優勢。

      最初袁紹也是有所動作的,可到最后呢,最終迎奉天子的是曹操,在這件事上,袁紹出現了反復。

      想法太多,顧慮太多的袁紹,錯失了這一先機優勢。

      所以曹操表現得越出色,對袁紹的打擊就越大。

      袁紹的話講完,盡管堂內眾人神情各異,但卻沒有一人說什么,因為在此等態勢下,其實袁紹麾下還發生了兩件事。

      這是袁紹覆滅公孫瓚后出現的。

      一個是滅掉公孫瓚后,袁紹有想法了,遂指使主簿耿苞做了一件事,即袁氏為虞舜之后,黃代赤,想以此試探麾下文武的態度,結果顯而易見,遭到了大多數文武的反對,這叫袁紹見此情形,盡管心中惱怒吧,但還是為了避免生變,殺了耿苞來掩蓋自己的心思。

      一個是沮授反對諸子分立,這件事前后鬧了很久,在袁紹攻滅公孫瓚后又提起了,但對待此事啊,袁紹的態度很堅決,無他,袁紹格外寵愛三子尚,就因為這件事啊,導致袁紹的心情很是不好。

      其實從討董開始,有些東西就開始變了。

      天下從討董始,到二袁爭,到群雄起,這前后發生的事太多,以至漢室威德遭受到了沉重打擊。

      而袁術在江淮僭越稱帝,固然被曹操號召群雄征討覆滅,雖說討袁之戰叫曹操收獲了很多,但有股思潮卻進一步發酵,即漢室不足以統御天下,這種思潮在過去啊,僅僅是在一些人心中出現,可今下呢,卻在私底下,甚至是小范圍間傳開了。

      站在袁紹的角度,之所以會在公孫瓚被傾覆后,會做出這種舉止,一個是不想受曹操的限制,一個是受袁術的影響。

      其實真悉數起來,漢末紛爭下,割據一方的各路諸侯,彼此間的恩怨情仇太深了。

      不說別的,單單是袁紹、袁術、曹操之間,想當初可都在雒陽為官,但他們彼此間的關系很復雜。

      復雜到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的。

      而到今下,天下格局推到了曹袁之爭了,誰都不提,就說袁紹,那內心是接受不了的。

      要知道在討董之際,在二袁之爭下,曹操都是在其提攜與庇護下,才得以得到些什么,特別是跟袁術相爭時,曹操可是依附于袁紹的,那時的袁紹就一個想法,無論如何都要叫袁術低頭,叫這家伙知道他的厲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