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我的父親是曹操 > 第298章 拉一派,打一派,壓一派,方為王

      第298章 拉一派,打一派,壓一派,方為王

      “當然。”

      曹昂面露笑意,看向難掩興奮的傅巽。

      聽到此,傅巽眸中掠過精芒。

      如果能去許都為官,那所獲政治資源與實際資源,必將遠超待在荊州所獲,說到底,荊州屬地方,許都屬中樞!!

      在地方蓄勢能跟在中樞蓄勢比嗎?

      答案是肯定的。

      比不了。

      根本比不了。

      身處亂世紛爭下,各路諸侯并立爭雄,對于一方勢力的上位者而,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擊敗并立的一個個強敵,繼而成為天下唯一。

      但話說回來。

      處在亂世紛爭下的可不止諸侯啊,在各方諸侯勢力下更有諸多名門望族,他們想要的是宗族傳承,血脈延續,所以這也就有了很多名門望族,會選擇投效不同勢力,如此不管哪一方諸侯取勝,都能確保有一支能延續下去。

      正如潁川荀氏,在曹操麾下的荀彧,在兗州之變的表現與果決,繼而得到曹操絕對的信賴,而除了荀彧以外,荀氏一族尚有荀悅、荀衍、荀攸或受曹操舉薦,或受曹操征辟,在曹操所控地盤為官。

      真正要細究的話,荀攸,可不是直接投效曹操的,其干了件猛事,謀刺董卓,其所謀之事敗露被抓,雖然沒有功成,但卻有驚無險的活了下去,因為在那之后,王允他們把董卓給干掉了。

      按常理來講,荀攸得以被釋放,應該待在中樞為官,畢竟憑借謀刺董卓,叫其名傳播開來,但此君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棄官歸鄉,這固然讓荀攸沒有得到官位,但卻進一步增強了名望。

      此后兜兜轉轉,荀攸選擇避難荊州,這想法就耐人尋味了,那時執掌荊州的,正是今下病故的劉表。

      可最終呢,荀攸沒有入仕荊州,而是選擇接受曹操邀請,看似兜兜轉轉一圈,實則卻并非是這樣。

      這就是大族的處世之道。

      如果以為到此就結束了,那真是太天真了,潁川荀氏中還有一人,荀諶,此君可沒有投效曹操,而是在初平二年之前,就投效到了袁紹麾下,此君在袁紹麾下同樣出力極多,深得袁紹信賴與倚重。

      這才是最真實的漢末。

      各路諸侯沒有傻子,他們明知這種情況,但依舊選擇默許,無他,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要做出功績才行,否則誰會提拔與倚重?

      “君侯果真是高義啊,若真能得舉薦入中樞輔佐,這乃是某之幸啊。”

      “是啊,當今亂世下,能橫掃不臣的,必是司空。”

      “能到司空麾下任職,乃是我等之幸啊。”

      隨著曹昂肯定回答了傅巽,堂內一些人就議論起來,他們講這些話,是有意說給曹昂聽的。

      曹昂對此心知肚明。

      講這些話的人,無不是想去許都的,畢竟待在荊州與待在許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再一個待在曹昂麾下與待在曹操麾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固然說曹昂領兵攻占荊北之地,后續還要對荊南展開攻勢,這的確是大漲了曹昂的名望與聲威。

      可真正獲益最大的,毫無意外乃是曹操!

      原因很簡單。

      今下曹操所涉及的地盤,囊括了兗州、豫州、荊州、揚州部分、徐州所在,甚至司隸校尉部,關中部分也都有涉足,這麾下的規模可不比袁紹差,甚至隱隱有超過袁紹之勢。

      近兩年的曹操,那聲威實在太強了。

      討袁之戰的終勝,不止叫曹操滅掉一部強敵,關鍵還斬獲政治上的聲威與獲益,最重要的一點,是解決了內部不少矛盾。

      而伐荊一役、伐徐之戰的先后取勝,則是進一步鞏固了這種聲威,或許對于一些群體,他們仍在心底鄙夷、排斥曹操,可對于更多的群體,他們心底早就做出了取舍。

      人之所以復雜,就在于出身不同,環境不同,經歷不同下,這想法是不可能一樣的。

      在這復雜的人世間,除了自己之外,哪怕是最親的父母,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理解你,認可你。

      “諸公,諸君請先靜一下。”

      見氛圍差不多了,曹昂這才撩袍說道。

      堂內立時安靜下來。

      道道注視聚焦在曹昂身上。

      一些注視,甚至是灼熱的。

      “不過昂舉薦歸舉薦,但諸公、諸君究竟要出任何職,這是昂不能擅自許諾的。”曹昂保持笑意道。

      “諸公、諸君也知道,昂不過是征南將軍,雖說開府儀同三司,但很多事吧,還需中樞來斷。”

      曹昂的話,叫一些人表情微變。

      難道是空歡喜一場?

      一些人心里難免緊張。

      曹昂是誰,那可是曹司空嫡長子,更別提今下立此赫赫戰功,如果他的話,都不能得到重視,那他們豈不就不能入朝為官了?

      “君侯太過自謙了。”

      想到這里,一人忙開口道:“就憑君侯在討袁之戰的表現,中樞既得君侯舉薦,又如何會不認真思量啊?”

      “是啊。”

      此人話音剛落,就有人附和道:“我等……”

      對于眼前這幫人所講,曹昂始終保持著笑意,但心里卻也冷笑起來,一個個還挺要臉面的。

      為了吹捧自己,對伐荊一役避而不談,反提及了討袁之戰。

      不過曹昂對此并沒有點破。

      畢竟這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曹昂知道,在這些想入朝為官的,有一些還是極具才華的,如傅巽、韓嵩他們,但曹昂卻也知道,留他們在荊州,終究是弊大于利,反不如送到許都去,這才對曹氏,對自己最為有利。

      一句話。

      適合在曹操麾下驅使的,并不一定適合在曹昂麾下。

      適合在曹昂麾下驅使的,并不一定適合在曹操麾下。

      伴隨著曹氏基業的擴張,一個不爭的事實就形成了,即曹氏基業下派系林立的利益群體,必然會出現紛爭與沖突,這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哪怕是曹操也不行。

      因為牽扯到了利益。

      可現在因為曹昂的出現,使得這種現象能夠有效延緩,在整個曹氏基業下,派系林立的利益群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間是相互制衡的,而最關鍵的一點,曹操會在北持續進取,曹昂會在南持續進取,這就使得眾多利益群體,必須要搞明白一件事,該怎樣取舍與選擇。

      只要曹操、曹昂父子間沒有隔閡,那各自麾下的文武,就必須要鉚足一股勁,持續來證明自己才行,否則就會被甩出核心圈層。

      曹操的核心圈是核心。

      曹昂的核心圈是核心。

      也恰恰是看透了這些,使得在南陽時的曹昂,與今下在荊州的曹昂,有些方式就已經在改變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