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乂,王建看來,如今龍劍,東西兩川之地,皆不在李克用之手,拿他本來沒有的東西,來換取誅殺田令孜這樣的條件,他又怎么可能會不同意。
對王建而,若僅僅是一個名頭,尚且不足以讓他輕松平定地方,當然,這個名頭用肯定是有用的,但這不是王建派人來的核心意思。
此番出使,最為重要的是,王建想要李克用軍中的軍械,戰馬,甚至是軍中勇銳之士。
而索要精卒,是重中之重,對于軍隊的數量,王建也是有想法的,人數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人太多,有喧賓奪主的危險,人太少又不頂用,所以,王建的想法是希望李克用能借他三千精銳之卒。
王建想要兵的原因,便是他接任東川節度使之位過短,且川蜀之地的軍卒,其戰技水平,王建著實有些看不起。
王建出身雖然低微,但其本身也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只是后來,王建以為,再能打也不如在朝廷上有權勢,因此,在其有心的攀附下,他當上了田令孜的義子。
在田令孜當政之時,王建是稍微的品嘗了一下權力的滋味,當然,王建此時的權力依然不大,類似于狐假虎威,借著田令孜的威勢,來施展自已的權力。
但王建沒料到,這樣的權力卻猶如空中樓閣一般,看著高高在上,然而,一有風吹草動,便轟然倒塌。
所以在跟著田令孜逃往成都后,王建謀求了東川節度使的位置,因為此時,王建的想法已經再次改變了。
朝廷上的權力,終究不如軍權在手來的更加穩固,王建現在也算是看清了,這年頭,世道這般混亂,只有軍隊,才能護的住身家性命。
而手握軍權之后,王建心中的欲望已經逐漸膨脹,當李克用擊敗田守亮,奪取南鄭,兵臨劍門時,王建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野望。
這是一個機會,大好的良機,富貴險中求,不走捷徑,如何能博取到天大的富貴,只要李克用能給自已三千軍卒,那么一方面可以用李克用的鳳翔兵來制衡本地軍卒。
而鳳翔兵離了本鎮到自已麾下,那就只能依附自已,那就是一舉兩得之事。
當李克用聽說王建希望自已能給他三千軍卒,先是猶豫一下,但隨后立刻反應過來,這是自已勢力滲透到蜀地的好機會。
但是該選何人入蜀,這讓李克用陷入了沉思,只是李克用一沉默,李乂以為是李克用還有顧慮。
于是,急忙說道:“郡王放心,王帥對天發誓,若得三川節度使之位,必終身奉大唐正朔,唯郡王馬首是瞻!從今往后,錢糧賦稅,年年不絕。”
見李克用仍未表態,李乂又鼓動道:“郡王,如今田令孜據蜀地,錢糧斷絕,關中又屢遭戰亂,錢糧不豐,郡王僅僅是馳援三千軍卒,蜀中錢糧便唾手可得,王帥為郡王看護三川,日后郡王出關征討陳從進,后路錢糧,可又蜀中一力承擔。”
而在其后,李乂又加大了籌碼,待王建鏟除田令孜勢力后,李克用可以派遣官吏,從上到下監督蜀地錢糧事宜。
李克用的內心中,是素來鄙夷王建這等投機取巧的小人,不過,眼下的局面,進不能進,退的話,卻總有一股未盡全功之感。
隨后,李克用讓李乂暫且退下。
待李乂退下后,李克用召來了自已義子李嗣源,說起來,李嗣源此人和陳從進也有殺父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