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舉一箭射殺敵將之舉,在清夷軍中廣為傳揚,無論在什么時代,名聲都是一件極為重要而又有用的東西,說直白些,名聲大,就連升遷的速度也比此人快。
這一次河東騎兵突襲,清夷軍猝不及防下,損失頗大,傷亡近千人,其中陣亡四百余人,但好在劉弘舉神來之射,得斬將之功,再加上李旋德來的及時,讓清夷軍的損失沒有再擴大化。
由此可見,行軍隊列中,若是遭遇突襲,那大概率的結果,是毀滅性的,因為行軍途中,士兵不可能穿著盔甲,拿著兵器,一路奔襲。
在幽州軍中,騾馬化的程度已經很高,基本上都是用騾馬板車來運輸軍械,若是像內地軍鎮,沒那么多騾馬的情況下,就要征召大量的民夫,充做輔兵,為士兵背負盔甲兵刃。
劉弘舉射殺康維景后,火速被李旋德連升四級,副隊正,隊正,副廂使,廂使,劉弘舉就靠這一手,直接從底層軍官,躍遷至中層軍官,升任權左營右廂指揮使。
而且不是查缺,而是直接上任,因為原左營右廂指揮使運氣不好,死于亂軍中,李旋德直接讓劉弘舉暫時接任。
待升遷文書送至大王軍前,批復之后,便可直接轉正,在萬馬齊喑的情況下,劉弘舉射殺敵將的行為,就好比一抹明燈,升遷之事,李旋德認為,那是十拿九穩。
在驅離河東突襲的騎兵后,李旋德收拾了一下戰場,又埋葬了陣亡的軍卒,記錄陣亡名單,重新整隊后,天色已經昏暗。
李旋德知道當下情況緊急,于是,命令全軍打起火把,摸黑趕路,剩余十幾里路,就是爬,也得爬進石嶺關中。
而在另一邊,張彥球苦戰一日后,雖然數次登上關城,但缺乏足夠大的攻城器械,支援速度很不及時,因此,數次被守軍驅趕下城。
血戰一日,河東軍傷亡上千,卻只能望城興嘆,張彥球不知道敵援兵何時未至,若無援兵,即便城中再能守,他也有信心拿下石嶺。
而在次日黎明時,從赤塘關繞后的奇兵,奔回數騎信使,這幾個信使告知了張彥球一個噩耗。
詐開關門失敗,突襲敵援兵步陣成功,但是衙將康維景陣隕,敵援兵離城不過十余里。
這起起伏伏的消息,讓張彥球知道昨日康維景一定發生了很多驚心動魄的事。
張彥球細問援兵多少?突襲戰果如何?
雖然信使對戰果加了點水分,說殺敵最少兩千眾,但是援兵的數量被提上去了,信使告知張彥球,援兵數量最少在八千人。
一聽到這,張彥球心都死了,就算殺敵數如信使所,那援兵入城也有五六千人,而且后面還有源源不斷的援兵,打下石嶺,怕是遙遙無期。
等到第二天清晨,張彥球出營觀察關城,只見關墻上人影幢幢,便知援兵已至。
張彥球長嘆一聲,唯今之計,只有死守晉陽,坐等朝廷援兵了,想來此時,朝廷已經得知陳從進發兵,進攻河東的消息,張彥球只能祈禱朝廷,能像當年討李克用那般給力了。
隨后,張彥球下令,退兵回返晉陽,奔波而來,除了留下了兩千余具尸體,又折了大將康維景,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獲。
張彥球于軍中許諾,待回返晉陽后,必開府庫以賞軍,河東軍卒聞,士氣方才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