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奪取新城后,有兩個方向,一路是攻入長嶺府,一路是轉而東行,進攻渤海國的西京鴨綠府。
對于路線的選擇,陳從進并沒有猶豫,鴨綠府,境內多山,道路崎嶇,雖然是西京,但是城池數量也不多,去打西京,從成本收益上來說,是下下之選。
中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大軍攻入長嶺府。
木底州,正州,河州等州縣,皆不戰而降,陳從進盡數遷移三州之軍,新擴兩衛,軍威大盛。
陳從進從各州歸降的府庫中,得到大量的糧食,粗略清點,糧谷數量當在二十萬石左右,這些糧食,足以支撐大軍三月用度。
十一月中旬,渤海國大玄錫才似乎是回過神來,大玄錫一面下詔書勤王,一面緊急遣派使者,奔赴大唐,向天子哭訴,盧龍節度使陳從進無罪而伐之。
同時,大玄錫下令組建大軍,抵抗陳從進的兵鋒。
大玄錫以猛賁,熊衛,羆衛,南司兩衛,北司兩衛,神策左軍,神策右軍,幾乎是整個渤海國中,所能挑選出最精銳,數量最大的一支軍隊了。
大軍以左相楊震霖為主帥,太子瑋瑎為監軍,諸衛大將為輔,馬步軍六萬七千余眾,號稱二十萬大軍,要驅逐胡蠻,收復失地。
對,在渤海國軍民的眼中,純正漢人出身的陳從進,已經是胡蠻了,大玄錫直接替大唐天子做決定,開除了陳從進的漢籍。
十一月十九日,陳從進攻破回拔城,這座小城,整整攔住了陳從進七天的時間,仆從軍九衛之眾,在這座小城中,戰死三千四百余人,傷者無計。
雖然陳從進很佩服守將李失,此人在劣勢兵力下,還數次出城,襲擊攻城器械,突襲軍營,給陳從進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但佩服歸佩服,這并不妨礙陳從進誅殺其人,對于頑抗之城,其待遇和新城一樣,只是這一次,殺的人要比在新城時更多。
因為李失此人,深得軍心,且城中百姓對他也很服氣,所以,主動投軍抵抗陳從進的人也就更多。
攻破回拔城后,斥候回報,在興洲方向,出現大股渤海國軍隊。
來了,陳從進心中一動,這定然是渤海國的精銳主力,只要干掉這支軍隊,渤海國想不臣服都不行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大軍兵臨瑕州,瑕州守軍已經得知渤海二十萬大軍即將抵達的消息,因此,拒絕歸降。
十一月二十六日,雙方斥候在瑕州以東二十里處開始交手。
纏斗兩日后,渤海援軍大部進抵瑕州,陳從進下令,先退往回拔城,隨后一退再退,直至河州。
渤海國太子瑋瑎,年輕氣盛,見此情形,十分高興,直陳從進驚懼渤海二十萬大軍,此時正可長驅直入,追殺這些胡騎。
但是左相楊震霖拒絕太子進兵的要求,反而是屯兵瑕州,堅守不出,堵塞陳從進威脅中京的道路。
勇衛副將高全苛指責楊震霖怯懦,畏敵如虎,此激怒了楊震霖,隨即楊震霖下令,斬殺高全苛,以肅軍心,太子求情,依然不能阻止高全苛被殺。
一時間,渤海軍心一肅,再無人敢駁左相之令。
雙方相持不下,陳從進還打著一步步后退,引誘渤海軍主動進攻,拉長補給線,再利用騎兵的優勢,復刻一把大破高申良的戰績。
但是對面的主帥是穩如老狗,固守不出,這就讓陳從進有些難受了,自已騎兵眾多,算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