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府,書房內。
凌寧命人上了茶,故作好奇:“你們倆來找本王,有什么事情嗎?咱們是朋友,需要本王錘人盡管開口。”
李文優和孫琦對視一眼后,立即起身跪拜。
“殿下要前往涼州就藩,微臣愿跟隨殿下同往。微臣愿為殿下效犬馬之勞,還請殿下給微臣一個效忠的機會。”李文優率先道。
孫琦緊隨其后道:“殿下,卑職也愿為殿下鞍前馬后!”
這段時間,李文優被御史們瘋狂彈劾,又被朝臣們背后插刀,雖然陛下還未同意凌寧就藩涼州一事,但李文優已經相信這是板上釘釘了。
所以思來想去后,李文優不能等陛下下旨,而是主動來找凌寧表達忠心,這樣才會被信任。
至于孫琦,他被左金吾衛大將軍張知升打壓,只等姜國使團離開,他便會發配,與其等著被發配,還不如主動一些,來找凌寧表忠心。
兩人的投效都在凌寧的計劃之中、意料之內,他們兩人本來就是凌寧物色的下屬。
凌寧立即歡喜道:“真的嗎?太好了,有你們陪著本王前往涼州,那本王就有人聊天了。”
現在還不是坦白自己不傻的時機。
看到凌寧的態度,李文優和孫琦立即心安,隨即再次參拜,正式拜在凌寧的麾下。
隨后凌寧命人設午宴,款待兩人。
午宴時,凌寧想到了匈奴刺客,便問道:“李大人,查到匈奴刺客的頭目了嗎?本王還想擰掉他們的腦袋呢。”
李文優放下筷子,回道:“回稟殿下,還未查到匈奴刺客的指揮頭目,對方有可能已經逃離京都了。但屬下和孫將軍一致懷疑左金吾衛大將軍張知升有問題!”
此話一出,引出了凌寧的好奇,于是問道:“為什么懷疑他?”
李文優便將心中的猜測說了出來:
“殿下你看,刺殺當晚的暗哨布局只有幾人知道,其中張知升能看到最詳細的警戒安排。”
“其次,當晚搜捕逃竄的匈奴刺客時,金吾衛有明顯的漏洞,有故意放走刺客的嫌疑,此事是張知升安排的。”
孫琦補充道:“殿下,屬下也調查了金吾衛內部,發現有四名金吾衛已經畏罪自殺,并且在他們家中搜到了和匈奴勾結的罪證,似乎案件查到他們那里就結束了,但是我和李大人覺得這是張知升的障眼法。”
李文優繼續道:“殿下,這段時間張知升發了一筆橫財,不僅在老家購入了不小于一千畝的土地,還在京都內購買了大量商鋪。”
“多少畝?”凌寧問道。
李文優道:“不小于一千畝,而且都是肥沃的上等田。”
凌寧忍不住罵道:“這狗東西肯定欺壓百姓了,如此說來,他的確最有嫌疑。”
大魏才建國二十年,很多官員就已經開始兼并土地了。
為什么古代的王朝很難長久,只有兩三百年的國運?
歸根結底,是土地出現了問題。
當土地兼并嚴重到百姓沒地可種,沒東西吃,那就要反了。
其實百姓的訴求很簡單,只是想種地,種自己的地。你不讓我種地,我就把你種進地里。
李文優輕嘆一聲,說道:“雖然他最有嫌疑,但嫌疑做不了證據。沒有實質證據,難以定他的罪。”
孫琦贊同點頭。
“要不本王去錘他,直接把他錘死算了,正好替朝廷解決了叛徒。”凌寧回道。
李文優忙道:“殿下不可,再怎么說他也是三品大員,殿下若是殺了他,也犯了大魏律法。”
“該死,只能暫時讓他逍遙法外了。”凌寧無奈說道。
李文優輕嘆一聲,心有不甘。
孫琦最了解張知升,深知他的罪惡,所以忍不住罵道:“張知升貪贓枉法、濫用職權,他利用職務之便,扶持妻家產業,侵占其他商行,虎飽鴟咽。如今又和匈奴勾結,不忠不義。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遲早有一天他會惡有惡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