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德觀察著周景昭的神色,知道他心中想法已經有了動搖。
沉默著等周景昭思考完,這才自然而然地又將話題引回。
這一次,他的語氣輕松了些,帶著點自嘲:“今日與陛下這么一說,臣這心里立馬舒坦多了。”
“真是多謝陛下寬慰了。”
周景昭擺擺手,“朕也沒做什么,全是愛卿自已想明白的。”
李仁德依舊笑著,話鋒一轉又道:“這家事暫且想開,可公務卻不容懈怠。”
“臣這國子監祭酒的差事,平日里看著清貴,如今想來,倒像是唯一的避風港了。”
“至少監生們大多還是守規矩的。不像如今這些來京應試的舉子,當真是精力無窮,讓人應接不暇。”
“嗯?那些舉子又鬧出什么熱鬧了?”周景昭順口問道,神態比剛才松弛了不少。
李仁德像是忽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臉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陛下可知昨日秦淮河上那艘有名的攬月畫舫?”
“這不會試剛過,那些學生當真是坐不住啊,昨夜里一群人在那兒斗智斗勇呢!”
周景昭被李仁德說話的語氣逗得哈哈笑了起來。
“年輕氣盛自有一腔孤勇,每隔幾年就要鬧上一鬧。”
“是啊,年輕氣盛……”
李仁德順著周景昭話繼續往下道,“本是風雅之事,不知怎地,竟連那些滯留京師的韃靼使臣也聞風湊了過去。”
周景昭的笑容淡了些。
“兩伙人語不通,文化迥異,幾句話不合。”
李仁德也收起了笑意,“對方便狂悖無禮起來,竟公然譏諷我朝學子只會空談,毫無實才,氣焰十分囂張。”
周景昭的笑容也消失了,眉頭皺得更深。
李仁德話鋒一轉,語氣帶著幾分欣慰和后怕:
“幸好啊,舉子中亦有膽識過人、機變無雙者。”
“非但在道理上駁得對方啞口無,后來對方仗著力蠻挑釁,要比試挪動碼頭鎮水的石獅,我朝學子竟也不怯場,”
“運用巧思,四兩撥千斤,贏得干凈漂亮!大大挫了那幫蠻夷的銳氣!”
“圍觀百姓無不喝彩,真是意外地漲了我大周的威風!”
“如今這事兒,已是滿城皆知,傳為美談了。”
周景昭聽著,陰沉的神色稍霽,嘴角甚至牽起一絲極淡極快的笑意,雖然瞬間即逝,但確實存在了。
“哦?竟有此事?倒是……沒丟了讀書人的骨氣,也沒丟大周的臉面。”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欣賞。
李仁德笑道:
“是啊,年輕人有銳氣,有急智,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維護國體,總是好的。”
“說來也是僥幸,這般能惹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