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便是南陽城案子的詳細卷宗”
“多謝允明先生了”
張明哲字允明,“允”指誠信、允諾與公正,“明”指聰慧、明辨之蘊,“允明”表示正直可靠、睿智聰慧之質。
周元熙讓人將卷宗收好,準備等回去再好好看看。
“這次還得勞費允明先生多加費心,本宮一人可應付不來”
張明哲笑瞇瞇的,他捋了一下胡子。
“太子殿下聰明,老臣哪用得著費心,最多打下下手。”
周元熙聽的出這是恭維他的話,并未因此而驕傲,但高興還是難免的。
“允明先生太過自謙了,正巧本宮有一事想與先生討論。”
張明哲來了精神。
“哦,什么事?”
“本宮事先去太醫院走了一趟,從他們口中已得知了事情的嚴重,加之南陽城這個實例,本宮已向父皇明了本宮自已的想法”
解釋了一下前因后果,他才引出了自已的想法。
“我想的是全國禁種那所謂神花,可先生也該清楚的,大周版圖之大,百姓之多,只憑官府文書下去,效果恐怕有限”
周元熙說的委婉,說白了就是有些地方看似歸順,實則根本不受大周管控。
“這倒是個問題”
張明哲也是點頭,未等他給出建議,周元熙就再次開口了。
“然后我便想到了江停送給我的一樣東西”
說到江停,張明哲眼底閃過一絲明顯的好奇之色。
“什么東西?”
“李福!”
周元熙叫了一聲,站在他斜后方的李福立馬會意,然后恭恭敬敬把東西呈給了張明哲。
等張明哲看完,周元熙才繼續開口。
“我覺得她這些畫挺有意思的,雖然全篇沒有一個文字,卻把故事講清楚了,百姓們看不懂字,卻看得懂畫,只用畫傳播的話,是否會更加容易普及呢?”
張明哲靜靜聽著,心底卻在驚駭另外一件事,從前他雖然知道太子與江停感情深厚,但今天才發現他們之間的感情比傳聞更深。
周元熙可能自已都沒注意到,他在講到江停時,會下意識把自稱換成我,顯然,在他潛意識里,他們兩個是平等的,而不是普通的主仆,君臣關系。
“允明先生覺得本宮的想法怎么樣?”
“太子殿下的想法自然是妙,百姓看不懂字,用畫自然通俗易懂,可殿下還需要考慮另一個問題。”
周元熙興奮的神情褪去一下。
“什么問題?”
“能有閑錢買書的人是上過學的,大多數百姓哪兒有閑錢買這些?”
說完,他便觀察起周元熙的神色。
周元熙從前的性子太愛胡鬧了,近一年的時間雖有進步,但張明哲還這怕,稍微落了他的面子,他就鬧脾氣,那到時候他怎么也得去周景昭面上諫了。
南陽城的事背后可涉及到了許多東西,哪兒能拿來胡鬧?
讓他欣慰的是,周元熙并沒有發脾氣。
年輕的太子只是皺起眉頭,思索了片刻才有些遺憾的開口。
“是本宮考慮欠佳了”
“不過殿下的想法倒是讓老臣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什么辦法?”
張明哲神秘一笑,“殿下可知說書人?可聽過曲兒,看過戲?”
“說書人?聽聞過,好像是茶館講故事的?聽曲看戲,教坊司不是有嗎?”
“老臣幼時的求學,需從鄉下走泥路走整整兩個時辰才能到縣上,當時老臣最笨,加上家中無底蘊,字都認不全,學起來更是艱難,殿下可知老臣是如何渡過難關的?”
“是……說書人?”周元熙有些猶豫的開口,猶豫的原因是他無法想象,堂堂內閣閣老曾經居然受學于說書人。
張明哲卻不在意這些。
他點頭,眼中都是懷念之色。
“是啊,當時的我,為了多問夫子一些問題,常常蹲在書院門口等夫子回家,我就可以在路上多問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