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
林昭遠處理完最后一份急件,起身走到窗前。
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
“進。”
門開了,姜若云走了進來。
“還沒走?”
她走到林昭遠身邊,將其中一個遞給他。
蘋果上還帶著水珠,顯然是剛洗過。
“嘗嘗,我……一個親戚老家自己種的,沒打過藥。”
林昭遠接過來,咬了一口。
“很甜。”
“是吧?”
兩人就這么并肩靠著窗臺,誰也沒再說話,安靜地啃著蘋果。
一個蘋果很快吃完。
姜若云將果核扔進垃圾桶,理了理風衣的領口。
“那我先走了。”
“嗯。”
周一,市政府二號會議室。
長條會議桌一側,坐著臨江市幾家高新企業的負責人,另一側則是林昭遠、工信局、政策研究室等部門的領導。
“林市長,各位領導關于市里專精特新的扶持方向,我們是非常支持的。”
開口的是龍頭企業華芯科技的老總,王世昌。
“我們企業能有今天,離不開市里的大力扶持。”
“這個我們心里有數。”
“但是林市長,市場不等人啊。”
“我們現在這條主流技術路線是花了十幾年,砸了上百億真金白銀才勉強跟上國際巨頭的腳步。”
“每一代產品迭代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您提出的另辟蹊徑搞別人沒搞過的東西。”
“一旦失敗,我們這么大個攤子,幾千員工可能就全完了。”
“這個責任,我擔不起。”
王世昌說完,端起茶杯喝了口水,不再語。
他身后幾個小一點的企業老總紛紛點頭,顯然,王世昌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會議室里一時有些安靜。
林昭遠沒有立刻反駁。
他理解王世昌的顧慮。
企業不是實驗室,生存是第一位的。
他側過頭,對陳遠遞了個眼色。
陳遠會意,推了推眼鏡,打開了投影儀。
“各位老總,耽誤大家幾分鐘看幾個案例。”
“這家公司專門生產工業縫紉機的針頭,占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
“年利潤折合人民幣,三十多億。”
“這家日本公司只做一種用于高端芯片光刻機里的特殊軸承,全球獨此一家,不對外出售,只供給特定合作伙伴。”
陳遠講完,工信局的局長接過了話頭。
“同志們,我再補充一點最新的政策動向。”
“上個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文,明確指出對在卡脖子技術領域實現突破的企業,將在稅收、土地、人才引進方面給予前所未有的政策傾斜。”
“文件原文在這里,大家可以看看。”
“這里面提到的顛覆性技術創新、產業鏈安全,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了。”
會議室里響起一陣騷動。
這些整天埋頭搞技術、跑市場的老總們,對政策的敏感度或許沒那么高。
但現在,白紙黑字擺在面前,誰都看得懂這意味著什么。
林昭遠看著眾人的反應,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清了清嗓子,做了總結發。
“王總剛才的話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