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昌明總結道,“現階段,我們還是要求穩”
“。昭遠書記提出的自貿港方案,想法很好,但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
“是不是需要更充分的調研?”
“我這里也有一套穩增長的方案,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他拋出了自己的方案。
那套方案,四平八八,全是空話套話,核心思想就一個字:拖。
維持現狀,什么都別動。
“我同意宋市長的意見。”
組織部的劉青山第一個表態。
“發展經濟要循序漸進不能搞大躍進。”
“我也同意。”
宣傳部一個副部長緊隨其后。
“濱海現在最需要的是穩定,人心思定啊。”
一個又一個常委,一個又一個部門負責人,開始附和宋昌明的觀點。
他們的話術驚人的一致。
“求穩”。
“不能急”。
“要充分論證”。
林昭遠坐在那里,一不發。
他看著那些曾經向他表過忠心,或者至少是表示過善意的面孔。
此刻,他們全都站到了宋昌明的身后。
會議室的角落里,市委秘書長高育良低著頭。
他看著眼前這荒誕的一幕,疼得喘不過氣。
老宋。
那個二十年前,和他一起在水利工程隊,頂著烈日測量河道,夢想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老宋。
那個時候的他,眼神清澈,嫉惡如仇。
什么時候,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指鹿為馬。
顛倒黑白。
他把那些阻礙濱海發展的毒瘤說成是穩定的基石。
他把那些敲骨吸髓的利益集團包裝成經濟的活力。
高育良想起了自己入黨宣誓的那天。
鮮紅的旗幟下,他舉起右拳,聲音洪亮。
“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誓猶在耳。
可現實呢?
他成了這個龐大利益集團的秘書長,成了宋昌明的大管家。
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幫著宋昌明,去糊裱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屋子。
……
與此同時,濱海市的各個角落,一場無聲的戰爭已經打響。
碼頭上,幾個工頭模樣的人聚在一起抽煙。
“聽說了嗎?新來的書記要搞自貿港,以后咱們這碼頭要大換血。”
“換血?那我們這些人怎么辦?喝西北風去?”
“就是!咱們給宋市長賣了二十年命,他說換就換?”
“媽的,他敢動咱們飯碗,咱們就讓他港口停擺!”
一家給港務集團做配套服務的公司里,老板正對著幾個中層訓話。
“都給我聽好了!最近上面風聲緊,都給我把嘴巴閉嚴實了!”
“市里要是下來人調研,問什么就說什么不知道!”
“誰要是亂說話,別怪我不客氣!”
“林書記?林書記能給我們飯吃嗎?能給我們貸款嗎?能給我們項目嗎?”
“能給咱們這些的,只有宋市長!”
出租車里,司機跟乘客閑聊。
“師傅,你們濱海最近是不是要搞什么大動作啊?”
“誰知道呢?新官上任三把火唄。我看懸。”
“怎么說?”
“你看看現在,搞什么反腐,干部都不干活了,去政務大廳辦個事,一個個臉拉得跟長白山似的。”
“這營商環境,我看是越來越差咯!”
謠,在城市的毛細血管里瘋狂擴散。
“林書記搞運動式反腐,人人自危。”
“外地來的官,不接地氣,要把濱海搞垮。”
“跟著宋市長,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