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鋒的聲音像是在嚼冰塊。
“我干了二十多年刑警,還是第一次碰見這種事。””
“一個商人,竟然有這種保密級別?
“這他媽比保密單位的領導還牛!”
“我托哈市刑警隊的老同學,想側面打聽一下。”
“電話剛打過去,對方就支支吾吾,說信號不好,就把電話掛了。”
“過了五分鐘,他用他老婆的手機給我發了條信息。”
張劍鋒一字一頓地念著那條信息。
“哥,別問了,不想害我就別問。”
“那個人,我們市局局長見了他都得點頭哈腰。”
林昭遠沉默了。
無形的保護傘,已經具象化了。
這張網,比他想象得還要嚴密,還要堅固。
“徐瀚這條線,先放一放。”
林昭遠冷靜地說,“硬闖是撞墻。我們得找別的縫隙。”
另一邊,針對景山貿易物流園的監控,也有了發現。
吳元勤拿著一沓報關單的復印件,敲開了林昭遠辦公室門。
“林市長,您看這個。”
他把文件遞過去。
“景山貿易的出口貨物,品名很奇怪。”
“大部分都是工藝復制品。”
“工藝復制品?”
林昭遠皺眉。
“對。比如仿宋青花瓷瓶、仿明代家具。”
“數量巨大,幾乎每周都有幾個集裝箱發往歐洲和北美。”
吳元勤說,“而且,他們的報關單,總能精準地避開海關的開箱查驗。”
“我找人問了,說這是信譽企業,享受通關便利。”
放屁的信譽企業。
林昭遠心里罵了一句。
這擺明了就是有問題。
打著“工藝品”的幌子,誰知道集裝箱里裝的是什么?
是真正的文物?還是別的違禁品?
“我來協調海關。”
林昭遠直接給市府辦公室打電話,要求協調市海關,對景山貿易的下一批貨物進行突擊查驗。
電話打過去,官腔十足。
“林市長啊,我們海關辦事,那都是有嚴格流程的。”
“景山貿易是我們的a級信譽客戶,沒有明確的違法證據,我們不能隨意開箱查驗啊。”
“這會影響營商環境的,市里也不好向省里交代嘛。”
“您要是覺得非查不可,那得請市里出具紅頭文件,我們再向省里、向總署報備審批。”
“這個流程走下來,最快也要一兩個月……”
林昭遠啪地掛了電話。
又是一堵墻。
一堵用“程序”、“規定”砌成的,密不透風的墻。
他現在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處處碰壁”。
每一個環節,都被人提前堵死了。
對方的能量,已經滲透到了臨江市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壞消息接踵而至。
負責監控陳建業的小組傳來消息。
“林市長,陳建業最近和一個叫王德海的人接觸頻繁。”
“王德海?”
“省環保廳固廢管理處的處長。”
“我們查了,他是鄭國濤的大學校友,還是同鄉。”
林昭遠的心猛地一沉。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