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沉默片刻,旋即換成了父親顧大友粗糲的嗓音:
    “不去!廠里剛提拔,一堆事要學,哪有空跑出去!”
    “你媽也閑不住!你在部隊給國家好好干活,別惦記家里,我們好著呢!”
    “就是就是,”
    林桂蘭立刻附和,
    “你工作最要緊,別為我們分心。”
    掛斷電話,顧逸陷進嶄新公寓的沙發里,久久未動。
    他知道,父母的拒絕,是他們那代人最樸素的責任感,也是怕給他添麻煩。
    而這份沉甸甸的“好”,正以一種不容拒絕的姿態,滲透他生活的每一個縫隙。
    時間來到2月5日。
    一紙命令,顧逸需要配合陸軍宣傳部門,拍攝一部關于新裝備的內部宣傳片。
    拍攝地點,京郊某全封閉測試場。
    顧逸的頭銜,讓他感到一陣荒謬——總導演兼技術顧問。
    當他踏入片場,看著那些扛著“長槍短炮”的專業團隊。
    和忙碌調度的執行導演時,所有人都向他投來尊敬的目光。
    “導演,您看這個鏡頭角度怎么樣?”
    “顧導,待會兒需要您對裝備性能做一個簡短闡述。”
    “總導演,燈光可以嗎?”
    一聲聲“導演”,叫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
    他只是個搞研究的,哪里懂什么鏡頭語。
    但很快,顧逸就發現,他不需要懂。
    他只需要用他總設計師的眼睛,去判斷鏡頭里的“大殺器”,是否展現出了它應有的靈魂。
    拍攝間隙,一個負責新媒體的年輕干事舉著手機,興奮地湊過來。
    “顧導,我們陸軍官博準備發個動態預熱,您看這個文案行不行?”
    顧逸接過來。
    人民陸軍v:滴!今日份保密拍攝任務(11)。
    鏡頭鎖定一款“只可意會不可傳”的大殺器!
    現場還有一位帥得驚天動地的總設計師坐鎮,可惜不能露臉。
    猜猜,我們拍的是什么?#大國重器##陸軍新裝備猜猜猜#
    這活潑跳脫的文案,與“人民陸軍”以往的嚴肅風格大相徑庭。
    “這樣發……合適嗎?”顧逸問。
    “沒問題!”
    年輕干事信心爆棚,
    “領導說了,要貼近年輕人,要接地氣!這叫反差萌!”
    幾分鐘后,微博發布。
    評論區瞬間被引爆。
    “我賭五毛,是傳說中的電磁炮!”
    “樓上的格局小了,萬一是陸行航母呢?”
    “帥得驚天動地的總設計師?我不信,除非讓我康康!”
    “官博今天這么皮?愛了愛了!”
    年輕干事刷著飛速上漲的評論和粉絲數,樂得合不攏嘴:
    “顧導您看,效果拔群!上熱搜了!”
    顧逸看著這一切,若有所思。
    原來,國家肌肉的展示方式,也在進化。
    拍攝工作持續了整整十天。
    從最初的渾身別扭,到后來,顧逸已經能面不改色地打斷拍攝。
    指出某個角度沒有拍出裝甲的厚重感,某個運鏡缺少了武器開火時的絕對壓迫力。
    他的意見,往往讓專業導演愣在原地,細細品味后,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當最后一個鏡頭結束,導演組宣布殺青時,全場歡呼。
    顧逸也吐出一口長氣。
    這十天,比他連續做十天實驗還累。
    回到研究院,他徑直走向院領導的辦公室,將一個牛皮紙包裹的小方塊放在桌上。
    “領導,履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