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的國防科大。
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們已經完成了答辯,穿著嶄新的常服。
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合影留念,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
整個校園都沉浸在一種輕松而又傷感的氛圍里。
除了兵器工程系的教學樓。
這里依舊燈火通明,氣氛壓抑得像是高考前夜的自習室。
走廊里來回走動的,都是頂著黑眼圈,頭發亂得像雞窩,滿身機油味的準畢業生。
對他們來說,真正的畢業大考,現在才剛剛開始。
裝備制造階段。
這是理論與實踐的終極考驗,也是決定他們未來去向的最后一關。
顧逸站在自己的工位前,看著系統界面上即將抵達終點的解析進度條,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雖然還差最后的一點點,但整體的技術圖紙已經生成。
剩下的,不過是一些無傷大雅的邊角優化,不影響核心功能。
他終于可以開始動手了。
…………
三天后,學校的精密制造車間內。
刺耳的金屬切削聲與激光焊接的滋滋聲交織在一起。
顧逸戴著護目鏡,神情專注地操作著一臺五軸聯動機床。
他的面前,等離子buqiang的槍身輪廓已經初步成型。
充滿了科幻感的流線型設計,與周圍那些傻大黑粗的傳統槍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旁邊的另一個工位上,動力裝甲的各個部件也已經完成了粗加工。
靜靜地躺在那里,像一具被拆解的鋼鐵巨獸。
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
直到他開始進行核心部件的制造。
“媽的,玩兒呢?”
顧逸看著材料申請單上被劃掉的一長串名稱。
以及倉庫管理員那張愛莫能助的臉,額頭的青筋突突直跳。
“同學,不是我不給你批。”
“你要的這些,什么‘記憶鈦合金’、‘高密度儲能晶體’、‘超導線圈’……”
“別說咱們學校的倉庫,就是整個長沙城的軍工倉庫都未必有。”
管理員大叔嘬著牙花子,一臉的為難。
“這些都是尖端實驗室里才有的寶貝,你一個本科生的畢業設計,用得著這么夸張嗎?”
顧逸的心沉了下去。
他知道這些材料金貴,但沒想到會金貴到這種地步。
系統給出的都是最優解,可他忘了,最優解往往也意味著最昂貴的造價。
“那……那有沒有性能接近的替代品?”
“替代品?”
管理員大叔在系統里翻了半天,指著屏幕上的幾種合金材料。
“喏,這幾種特種鋼和復合材料,算是咱們學校能拿出來的最好的貨了”
“性能嘛……大概只有你申請的那些材料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百分之三十。
顧逸的眼角抽搐了一下。
這已經不是性能打折的問題了,這簡直就是骨折。
用這些材料造出來的等離子buqiang,可能開兩槍槍管就得熔了。
動力裝甲的關節強度也會大幅度下降,搞不好一個高強度機動就得散架。
“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有啊。”
管理員大叔指了指外面。
“自己花錢買。”
顧逸沉默了。
他打開手機銀行,看著自己賬戶里的余額。
一串不算短的數字。
這是他四年來的全部津貼,加上各種獎學金,一分沒動,全都攢著。
可這筆在普通學生看來堪稱巨款的積蓄,在那些動輒以克計算的尖端材料面前,渺小得可笑。
他咬了咬牙,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從幾個特殊的渠道采購了一小部分核心材料。
但依舊是杯水車薪。
最終,他不得不做出妥協。
在保證核心功能的前提下。
將大部分非關鍵部位的材料,都替換成了學校倉庫里能找到的那些“骨折版”替代品。
耐久性,成了最大的犧牲品。
又過了幾天,當顧逸將最后一顆螺絲擰緊。
看著眼前這兩件充滿了后現代科幻風格的造物時,心中沒有半分喜悅。
它們的外形堪稱完美。
等離子buqiang槍身呈現出一種深邃的啞光黑。
藍色的能量管線在槍體內若隱若現,充滿了致命的誘惑力。
動力裝甲則以銀灰色為主色調。
充滿了力量感的肌肉纖維束與厚重的裝甲板結合在一起,宛如一尊沉默的戰神。
可只有顧逸自己知道,這華麗的外表下,隱藏著怎樣脆弱的本質。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啊……”
他摘下手套,用沾著油污的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自嘲地嘆了口氣。
就在這時,口袋里的手機嗡嗡地震動起來。
來電顯示:母后大人。
顧逸的太陽穴又開始隱隱作痛。
他走到車間外,找了個相對安靜的角落,劃開了接聽鍵。
“喂,媽。”
“哎,兒子!畢業設計做得怎么樣了?累不累啊?”
電話那頭傳來林桂蘭女士一如既往的熱情關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行,快弄完了。”
顧逸靠在墻上,聲音里透著一絲疲憊。
“那就好,那就好!媽就知道我兒子最棒了!”
林桂蘭先是一頓猛夸,然后話鋒一轉。
“那個……兒子啊,等你畢業了,是不是有幾天假?”>br>“嗯,有幾天。”
顧逸心里咯噔一下,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
“那個……你孫大娘你還記得吧?”
“就是住咱們對門那個,她有個鄰居的外甥女,跟你差不多大,今年也剛畢業。”
來了。
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