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欣賞朱允熥這股“一無所有,便無所畏懼”的心氣,像極了當年走投無路、卻依舊敢闖敢拼的自己。
是啊,本就什么都沒有,還有什么好怕的呢?
可笑著笑著,朱元璋又有些心疼!
沒爹疼沒媽的孩子,雖然總是比尋常人家的孩子更堅強、更懂事,可那些藏在堅強背后的心酸,又有誰能真正懂呢?
他不由用溫和的眼神看著朱允熥,伸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腦袋,語氣動容:
“這些年,你一定過得很苦吧?”
朱允熥仰起頭,悄悄把眼眶里的濕意逼回去,臉上露出一抹淡然的笑:
“有皇爺爺在,孫兒哪會苦啊?比起那些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服的百姓,孫兒已經幸福得不能再幸福了。”
朱元璋越發動容,又拍了拍他的腦袋,語氣鄭重:
“好樣的……咱看好你。繼續努力,等你能真正壓過你二哥,獲得天下大部分人支持的時候,咱就冊立你為皇太孫,把大明的江山傳給你!”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給朱允熥如此明確的承諾。
朱允熥瞬間激動得渾身發顫,連聲音都有些結巴:
“皇爺爺……您就……拭目以待!相信……這一天不會很遠的!”
“哈哈哈!”朱元璋仰頭大笑,笑聲爽朗,震得旁邊的樹枝都微微晃動。
不遠處幾個正在踢腱子的小孩,被這突如其來的笑聲嚇了一跳,連忙抱著腱子跑遠了些,才繼續玩。
朱允熥也嘿嘿笑著,心里滿是振奮。
老朱能說出這話,說明他是真的看好自己,只是礙于現實問題,才沒立刻冊封。
可就這一個承諾,已經足夠了,瞬間讓他覺得最近所有的努力都沒白費。
未來可期啊!
畢竟,自己超過朱允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只要繼續展現那些超出這個時代的手段,還怕贏不了朱允炆這個“土著”嗎?
見朱允熥這般信心十足、斗志昂揚,朱元璋笑了笑,沒再多說什么——年輕人,就該有這般朝氣。
這又讓他想起了朱允炆,比起朱允熥,朱允炆總是顯得有些少年老成,暮氣沉沉的,少了點年輕人該有的活力。
以前覺得這是“沉穩”,可現在再想想,這樣一個連朝氣都沒有的人,真的能當好大明的皇帝,帶領大明走得更遠嗎?
朱元璋看著朱允熥燦爛的笑臉,陷入了沉思。
朱允熥興奮了一陣,忽然想起一件事,見離徐輝祖來還有些時間,便直接問道:
“皇爺爺,今日朝會上,您為什么只是簡單處罰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他們幾個?按說他們犯的錯,不該只降職罰俸這么輕啊。”
朱元璋的思緒被打斷,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意味深長地看了朱允熥一眼,語氣平淡:
“咱剛剛不是已經跟你說過了嗎?”
這下輪到朱允熥沉默了。
還是現實問題,支持朱允炆的文官勢力太大了。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這幾個人,說到底只是小角色(暫時),真正的“大魚”還藏在后面沒出手呢,比如吏部尚書詹徽、工部尚書秦逵,還有那些分布在各省的呂本嫡系。
要是把這幾個小角色罰得太重,難免會打草驚蛇,讓那些隱藏的勢力提前抱團,反而不利于后續收拾。
想明白這一點,朱允熥不由嘆了口氣,語氣里帶著點羨慕:
“有個靠譜的外公,就是不一樣啊。”
朱元璋聞,忍不住笑了,可笑著笑著,又想起了自己的過往,語氣多了幾分滄桑:
“確實不一樣。咱當年要是有個給力的外公,也不會去皇覺寺當和尚混飯吃,你那曾祖父、曾祖母,還有你二爺爺他們,也不會活活餓死了。”
感慨了這么一句,他又話鋒一轉,說起了常遇春:
“不過你那外公,也算不上多靠譜。打仗確實勇猛,是咱大明開國第一猛將,可做人太嗜殺,還驕縱得很,經常違反咱的軍令,次次都要殺降兵,怎么攔都攔不住。他英年早逝,多半也跟他這殺降的‘不祥’之舉有關。”
朱允熥齜牙咧嘴,沒法反駁!
自家這位外公,打仗確實厲害,可人品和行事風格,確實不怎么樣。
不過他也沒機會親眼見外公,也就懶得多想了。
爺孫倆又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些家常,沒等多久,劉和就帶著徐輝祖匆匆趕了過來。
“臣徐輝祖,拜見陛下!陛下圣躬安!”
徐輝祖一見到朱元璋,立刻躬身行禮,動作標準,語氣恭敬;
隨后又轉向朱允熥,微微頷首,“拜見吳王殿下。”
他是個古板又講究禮數的人,哪怕心里知道自己和朱允熥是“對手”,該有的禮儀也沒少。
朱允熥本來還想上前跟他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忽悠他動搖一下,可朱元璋卻沒給他這個機會,大手一揮:
“免禮吧。跟咱走一趟,有件重要的事要交代你。”
“臣領命!”徐輝祖當即直起身,沉默地站在一旁,可心里卻翻江倒海.
——吳王居然也在!
難道陛下是想替吳王牽線,拉攏自己?
可自己已經明確投靠獻王殿下了啊!
要是陛下真開口讓自己轉投吳王,自己該怎么回絕?
拒了是抗旨,不拒是失信,這可真是左右為難!
徐輝祖依舊板著臉,手指卻悄悄攥緊了衣擺,滿腦子都是糾結。
朱元璋沒管他心里的小九九,只對朱允熥抬了抬下巴:“帶路吧。”
一行人重新啟程,直奔五軍都督府。
越靠近都督府,徐輝祖心里的疑問就越多。
陛下放著朝堂大事不管,帶著自己和吳王來這里,到底要做什么?
可他素來不善辭,皇帝不開口,他也不敢多問,只能悶頭跟著,臉色愈發凝重。
一直暗中觀察他的朱允熥,見他這副緊繃的樣子,忍不住在心里偷笑.
——這家伙肯定慌得不行,光看他攥得發白的指節,就知道他有多緊張了。
不過朱允熥也沒打算點破,只帶著朱元璋,徑直走向那間打造燧發槍和復合弓的秘密工作室。
還沒走到門口,早就收到消息的藍玉,已經帶著幾個工匠在門口等候。
見朱元璋和朱允熥過來,藍玉立刻上前幾步,躬身行禮:
“臣藍玉,參見陛下!參見吳王殿下!”
朱元璋擺了擺手:“別來這些虛禮,直接帶咱去看你們說的‘秘密武器’,別讓咱等急了。”
藍玉聞,先是咧嘴笑了笑,可目光掃到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徐輝祖時,笑容瞬間收住,語氣也硬了起來:
“陛下,此人是獻王一派的人,是吳王殿下的對頭!這秘密武器事關重大,臣不愿讓他跟著進去!”
這話一出,徐輝祖瞳孔猛地一縮,瞬間明白了陛下帶自己來的目的。
哪是什么拉攏,分明是要讓自己看吳王的“底牌”!
可藍玉這毫不客氣的話,又讓他格外尷尬,站在原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朱元璋微微瞇起眼睛……
可沒等他開口,朱允熥已經上前一步,笑著打圓場:
“舅姥爺別急,這武器早晚要公布出來,讓魏國公提前看看也沒什么,不影響大局。您快帶路吧,別讓皇爺爺等急了。”
藍玉還想再說什么,卻被朱允熥遞過來的眼神制止了。
他只能狠狠瞪了徐輝祖一眼,滿是不忿地轉過身,率先朝著工作室走去。
朱元璋盯著藍玉的背影看了一眼,轉頭對朱允熥意味深長地笑道:
“你這小子,倒是越來越成器了!”
朱允熥干咳一聲,連忙拉著朱元璋的衣袖,語氣帶著幾分討好:
“皇爺爺息怒,您進去看看就知道,這武器保證讓您眼前一亮!”
朱元璋搖了搖頭,笑著跟上了腳步。
其實剛才藍玉頂撞他的時候,他心里已經閃過一絲殺意——這小子也太猖狂了,連自己的旨意都敢違抗。
好在朱允熥及時解圍,不然他還真要當場敲打敲打藍玉。
徐輝祖則是硬著頭皮跟在后面,心里滿是糾結!
看了吳王的秘密,回頭呂氏要是問起來,自己該怎么說?
如實回答,是泄露機密;
隱瞞不說,又是欺瞞主母。
他越想越頭疼,腳步都慢了半拍。
可這份糾結,沒持續多久就被徹底沖散了。
一進工作室,徐輝祖就看到工匠們正在調試的燧發槍,還有放在桌上的復合弓半成品。
等藍玉拿起一把組裝好的燧發槍,對著靶場扣下扳機,“砰”的一聲巨響后,遠處的木靶瞬間被擊穿一個大洞時,徐輝祖的臉色徹底變了,眼睛死死盯著那把燧發槍,嘴里忍不住喃喃自語:
“這……這簡直是神器啊!”
一旁的朱元璋,反應也沒好到哪里去。
他活了大半輩子,見過的兵器不計其數,卻從沒見過這么厲害的火器——不用火繩,扣扳機就能發射,威力還這么大!
再看朱允熥手里的復合弓半成品,比尋常弓箭更輕便,拉起來卻更省力,射程還更遠。
老朱的眼神瞬間變得熾熱,死死盯著燧發槍和復合弓,呼吸都急促了幾分。
藍玉見兩人這副震撼的樣子,心里的驕傲又冒了出來,忍不住昂起腦袋,嘴角都快翹到天上去了——這可是他和吳王一起搞出來的東西,能不讓人驚艷嗎?
朱允熥倒是沒那么得意,只拿起兩樣新型武器,耐心地給朱元璋和徐輝祖講解起來:
“皇爺爺,徐將軍,您看這燧發槍,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依賴火繩,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都能正常使用,士兵們上陣殺敵,也不用再擔心火繩被打濕、被吹滅。而且它的射程比之前的火銃遠了三成,威力也更大,對付蒙古人的騎兵,簡直是克星。”
接著,他又拿起復合弓:“還有這復合弓,用的是多層木料和獸筋拼接,比尋常弓輕了一半,更省力,拉力卻更強,普通士兵稍加訓練就能使用,射程還能達到兩百步,比最好的牛角弓還遠五十步。以后咱們的弓箭手,不用再靠蠻力,也能遠距離射殺敵人。”
朱元璋越聽越激動,等朱允熥講完,他猛地一拍旁邊的木案,聲音都帶著顫抖:
“好!好啊!這簡直是天佑咱大明!有了這兩樣神器,何愁蒙古草原的那些殘余勢力不滅?何愁大明的邊疆不安穩!”
徐輝祖則是臉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是武將,比誰都清楚這兩種武器的威力!
有了燧發槍和復合弓,大明的軍事實力會提升不止一個檔次,而吳王能造出這樣的“神器”,足以說明他的能力和遠見,遠不是獻王朱允炆能比的。
徐輝祖悄悄看了眼意氣風發的朱允熥,又想起自家那位連謀劃都能搞砸的獻王,心里忍不住為朱允炆默哀了三秒——這下,獻王想贏,怕是更難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