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隍廟出來時,暮色已悄然浸染了天際。
    劉青山將宮雪送到家門口,并未多作停留。留飯自然是不可能的,秦雪婷與宮墨軒絲毫沒有這個意思,就連宮雪自己,此刻也并無這份心思。
    她雖已下定決心不退縮、不放棄,但若真要她立刻換上笑臉、熱絡地與劉青山說笑,仍是為難。
    心中的芥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消散。
    劉青山對此心知肚明。
    他并不期待被留飯,只是笑著與眾人道別,轉身離去時不見絲毫猶豫。
    臨走前,他卻特意回頭,對宮雪輕聲說:“明天見。”
    宮雪沒有回應,連目光都未曾抬起。
    劉青山卻像是得到了某種默許,步伐輕快地走了。
    秦雪婷與宮墨軒相視一眼,心中同時涌起一陣無力:明天還來?能不能不要來了?
    劉青山回到招待所,洗漱過后,他坐在書桌前,擰開那盞鐵皮臺燈。
    暖黃的光落在紙上,他卻沒心思看書,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上敲著節拍,滿腦子都是怎么讓宮雪開心。
    什么能讓宮雪開心?
    這就得先分析一下宮雪了,想討人歡心就得從對方的性格愛好方面入手,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成功率更高。
    宮雪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是畫家,母親深諳國學,所以她妥妥的一枚文藝少女。
    愛文學,好詩歌。
    劉青山就在想,要不要再送給她一首詩呢?
    之前不就是用一首《一棵開花的樹》撬開了她的心扉嗎?
    可他坐在桌前,冥思苦想了很久很久……
    也沒能想到一首比較應景、比較合適的詩……
    ‘唉,這可咋辦?’
    ‘難道就此放棄?’
    ‘不行不行!’
    劉青山果斷搖頭,摒棄了這個心思,他暗道:此路不通,再尋他法便是。
    可還有什么法子呢?
    他看著窗外的月色,陷入了沉思之中,也不知是哪里的喇叭,這都晚上了,還隱隱有歌聲傳來。
    獨特的旋律,讓他突然有種熟悉的親切感,他不禁凝神去聽,總算是聽清了歌詞。
    ‘甜蜜蜜~’
    ‘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里~’
    ‘開在春風里~~’
    劉青山頓時精神一振,心中升起一股激動。
    這是《甜蜜蜜》啊!
    竟然能在1979年聽到這首歌……
    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倒也不是說,這首歌在1979年沒有問世,而是這是在大陸啊!
    現在這年月是改革開放初期,連八十年代都沒有進入呢,在當下,國內的音樂氛圍還是以紅色歌曲、以革命旋律為主,比如《東方紅》《歌唱祖國》《沒有gongchandang就沒有新中國》等;其次就是以正能量歌曲為主,比如《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妹妹找哥淚花流》《誰不說俺家鄉好》等。
    民眾們日常聽的都是這些歌曲,像《甜蜜蜜》這種歌,在當下都屬于靡靡之音,不被提倡不是主流,也沒有渠道聽。
    不過現在看來,這個沒有渠道,也只是針對于絕大部分普通人。
    這不,現在外面不知道誰家就在聽這歌呢……
    劉青山不禁感嘆,這滬上不愧是滬上啊,風氣之先冠絕全國!
    他站在窗前默默聽完了一首《甜蜜蜜》,本來他還想聽聽接下來會放什么歌呢,結果他等了一會兒,沒有任何聲音。
    看樣子,是沒有了。
    劉青山就又坐回了窗前,繼續思索用什么法子來討宮雪的歡心……
    誒?
    他突然眉頭一挑,計上心頭。
    啪——
    他猛的拍了下桌子,臉上露出狂喜之色。
    有了!!
    什么辦法?
    寫歌啊!
    給宮雪寫首情歌,這不就都有了嗎?
    效果絲毫不比情詩差啊!
    說干就干,他立刻在記憶中搜尋起來……
    這音樂方面,劉青山也算是比較擅長的,前世他除了愛看書,然后就是喜歡聽音樂,尤其是后來退休后在老家放羊時,他更是收音機不離身。
    一群羊,一本書,一個收音機,一壺水,就是一天。
    聽到興起,他時常站在山坡上對著四下的群山狂野張口就唱……
    反正方圓幾十里都沒有什么人,只有一群羊而已,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他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天長地久、日積月累之下,他也練就了一副好嗓子。
    所以這寫歌啊,他是會的。
    甚至就連五線譜,他都認識,連吉他都會彈,只不過他覺得吉他沒有嗩吶帶勁,不是經常彈。
    劉青山就拿著鋼筆,想啊想……
    寫那首歌比較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