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尚未完全散盡,彎河廣袤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繁忙。
秋種時節,搶墑情是關鍵,空氣中彌漫著新翻泥土的濕潤氣息和樹木的清香。
楊天興的身影出現在梨樹溝生產隊的麥田里。
他就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舊中山裝,褲腳高高挽起,沾滿了泥點。他手里沒拿筆記本,也沒背著手指指點點,而是直接蹲在剛犁開、還帶著濕氣的田壟邊。
“有福!”他朝正在指揮播種的王有福隊長喊了一聲。
“楊主任!您咋這么早就過來了?”王有福趕緊小跑過來,臉上帶著莊稼人特有的憨厚笑容和一絲見到領導的緊張。
“過來看看墑情,看看大家伙兒播種順不順利。”
楊天興的聲音不高,帶著點沙啞,顯然是連日奔波的結果。
他伸出沾著泥土的手指,捻起一小撮剛翻上來的濕土,在指間細細搓揉著,又湊近鼻子聞了聞,“嗯,這墑情不錯,得抓緊播。種子都浸過了?”
“浸了浸了!按您上次開會說的法子,用溫水浸的,還拌了藥粉防蟲。”王有福連忙回答。
“拌的啥藥?比例對不?”楊天興追問,眼神銳利。
“是…是‘六六粉’,額們按您說的,一斤種子拌一錢藥,不敢多也不敢少!”王有福趕緊解釋。
楊天興點點頭,站起身,走到正在搖耬播種的社員身邊。
搖耬的是個年輕后生,動作略顯生疏。
楊天興沒說話,只是默默看了一會兒,然后走上前,輕輕拍了拍后生的肩膀:“娃,別急。搖耬講究個穩當,步子要勻,手勁兒要平。你看,這一壟深一壟淺的,出苗就不齊整了。”
他邊說,邊自然地接過耬把,“來,額給你搖兩壟,你看著點。”
他動作熟練,步伐穩健,手臂擺動均勻,耬腳在松軟的泥土里劃出筆直而深淺一致的溝壑,種子均勻地撒落其中。
那專注的神情,仿佛不是在示范,而是在進行一項神圣的儀式。
這一幕,恰好被不遠處田埂上的一行人看在眼里。
鄭國棟,帶著寧澤安、周曉敏等人,正由劉福來和劉青山陪同著,準備深入田間查看麥茬地和秋種情況。
之所以讓劉福來陪同,這是因為劉青山猜到了他們的身份。
明知道他們極有可能是‘天子喉舌’,那還不趕緊讓大爸陪著,也好混個臉熟不是?
至于他也跟著來了,則完全是被動的。
那個寧澤安,專程去找他,想讓他帶著他們在村里轉轉看看,讓他做向導。
這都找上門了,劉青山只好答應。
這會兒他們剛走到梨樹溝地界,就看到了田里這無聲卻極具感染力的一幕……
鄭國棟停下了腳步。
他沒見過楊天興,但直覺告訴他,那個蹲在田埂捻土、又親自下地搖耬的中年人,身份不一般。
他穿著樸素,褲腳沾泥,動作熟練得像個老把式,但那份沉穩的氣度和周圍社員對他流露出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敬重,又絕非普通農民所有。
“那位是……?”鄭國棟低聲問身邊的劉福來。
“哦,那是我們縣委楊天興主任!”
劉福來語氣里帶著自豪,“楊主任一有空就往額們彎河跑,尤其是農忙時候,恨不得住在地里,最關心的就是社員們能不能吃飽!”
鄭國棟微微頷首,目光沒有離開楊天興。
他看到楊天興示范完,把耬把交還給年輕后生,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了句什么,那后生用力點頭,臉上滿是信服。
接著,
楊天興又走向另一塊地,蹲下身,仔細查看剛播下種子的覆土深淺和鎮壓情況。
咔嚓——!
一聲清脆的快門聲響起。
寧澤安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瞬間:縣委主任蹲在泥濘的田壟邊,手指插入新播的麥種行間,神情專注地檢查著覆土,陽光勾勒出他沾著泥土的側臉和挽起的褲腳。
背景是廣袤的秋種田野和勞作的社員。
沒有擺拍,沒有做作,只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對土地和農事的熟悉與關切。
寧澤安放下相機,輕聲對鄭國棟說:“鄭組長,這位楊主任……有點意思。不像是坐辦公室的,和那些官老爺不一樣。”
鄭國棟沒有說話,但他的眼神里,那份最初的審視和疑慮,被一絲不易察覺的認可所取代。
他見過太多干部,但像這樣毫無架子、對農事如此熟稔、能蹲在泥地里手把手教社員搖耬的縣委主任,確實不多見。
準確的說,是從來沒有見過!
這份“接地氣”,裝是裝不出來的。
這或許能部分解釋,為什么彎河能爆發出畝產四百五十五斤的能量。
單單一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不太夠。
楊天興似乎察覺到了這邊的動靜,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朝田埂這邊望來。
看到劉福來和劉青山陪著幾位氣質不凡的生面孔,尤其是鄭國棟那不怒自威的氣場,他立刻明白了來人的身份。
他沒有絲毫慌亂,只是平靜地走了過來,臉上帶著溫和而略帶疲憊的笑容,主動伸出手:“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我是楊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