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盤蘊含深意的“苦盡甘來”之后,那位神秘的老者依舊如同精準的報時器,在每個周二的傍晚,準時出現在“山海軒”的大門口。然而,一個微妙的變化悄然發生:他不再僅僅局限于那份簡單的苦瓜炒蛋。有時,他會點一份清炒百合西芹,考驗對清淡微苦火候的掌控;有時,是一碟看似簡單卻極考驗調味功力的涼拌苦菊;甚至有一次,他點了一小碟清炒蓮子芯,那幾乎是純粹苦味的極致體驗。無論如何變化,核心始終圍繞著“苦”這一味覺主題。
而林小風,也心領神會地將這每周一次的招待,視為一場特殊的考核與交流。無論老者點的菜品多么簡單或偏門,他必定親自操刀,選用當下能獲取的最頂級食材,傾注全部心力,將“苦”味與其他味道(如百合的甘、西芹的爽、苦菊的辛、蓮子芯的寒)進行精妙搭配,試圖在每一次烹飪中,展現出“苦”的不同側面與深度——清苦、醇苦、甘苦、寒苦……他不再僅僅是在做一道菜,更像是在通過鍋鏟瓢盆,與這位沉默的品鑒者進行一場無聲的、以味道為語的深度對話。
老者用餐完畢,依舊沉默寡,徑直離開。但偶爾,在離開時,他那深邃的目光會短暫地掠過林小風的方向,并伴隨著一個極其輕微、卻不容錯辨的頷首示意。這細微的互動,如同暗號,讓林小風和李默更加確信,這位老者絕非尋常。
這種奇特的、充滿默契的“周二之約”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一個與眾不同的夜晚。
這是一個周二,天空陰沉,傍晚時分漸漸瀝瀝地下起了小雨。雨點敲打著“山海軒”的玻璃窗,發出細密而持續的聲響,街道上行色匆匆,店內的客人比往常更少,顯得格外寧靜。橘黃色的燈光溫暖地灑滿餐廳,與窗外濕冷的雨夜形成鮮明對比。
老者依舊坐在那個靠窗的老位置,窗外是朦朧的雨幕,窗內是他沉靜的身影。他面前的白瓷碗里,是林小風精心烹制的杏仁苦菜湯。湯色乳白醇厚,是杏仁長時間熬煮后的精華;翠綠的苦菜葉片舒展其中,如同水底青荇;潔白的杏仁瓣沉浮其間。湯面熱氣氤氳,散發著一股清雅的杏仁香氣,其中又夾雜著一絲不容忽視的、屬于苦菜的清苦之味。
老者用餐的速度比平時更慢,他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舀著湯送入口中,每一次都細細品味,眼神望著窗外的雨絲,又似乎穿透了雨幕,看向了更遙遠的地方。那神情不像是在吃飯,更像是在就著這苦味湯品,回味著某種悠長的過往。
當碗底最后一口湯被喝完,老者輕輕放下了湯匙,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示意結賬。他抬起頭,目光越過碗中殘留的、漸漸消散的熱氣,精準地落在了一直看似在柜臺后檢查當日賬目、實則心神大半都系于他這邊的林小風身上。
他開口了,聲音低沉,帶著老年人特有的些許沙啞,卻又異常清晰,如同這雨夜中沉穩的鐘聲,具有一種穿透喧囂、直抵人心的力量。
“年輕人,你過來。”
林小風心中驟然一緊,仿佛等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來。他面上不動聲色,沉穩地放下手中的賬本,步履從容地穿過靜謐的餐廳,在老者對面的空位坐下。李默在遠處吧臺后,緊張得幾乎屏住了呼吸。
“老先生,請問有什么吩咐?”林小風態度謙恭,語氣平穩。
古老頭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用那雙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更加仔細地、毫不避諱地端詳著林小風。那目光銳利如刀,似乎要一層層剝開林小風年輕的外表,直視他靈魂的底色,衡量他的天賦,也審視他的局限。這種注視帶著巨大的壓力,讓林小風不由得更加挺直了脊背。
良久,就在窗外的雨聲似乎都變得清晰可聞時,古老頭才緩緩開口,語調平淡卻字字千鈞:“你這一個多月來,為老夫所做的這些‘苦’菜,無論是火候的精準、調味的分寸,還是食材搭配的巧妙,都已近乎無懈可擊。尤其是你對‘苦’味與其他四味——甜、酸、咸、鮮——之間平衡的把握,其精妙程度,已遠超尋常意義上的名廚,甚至觸摸到了一些流派的精髓。”
這番評價極高,卻用一種極其客觀冷靜的語氣說出,讓林小風心中非但沒有喜悅,反而更加凜然。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美食家能做出的評判,這更像是一種來自行業頂峰視角的審視結論。
“但是,”古老頭話鋒一轉,語氣依舊平淡,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性,仿佛在陳述一個鐵律,“你的菜里,無論技藝如何精湛,始終缺了一樣最核心的東西。”
林小風目光驟然凝聚,身體不自覺地微微前傾,如同最專注的學生面對導師的點撥:“缺了什么?還請古老先生不吝指教。”他順勢用上了老者剛剛透露的姓氏。
“你的廚藝技藝,已然登堂入室,甚至可以說,在‘技’的層面上,你已經觸摸到了相當高的巔峰。”古老頭緩緩道,語速很慢,確保每個字都烙印在林小風心中,“刀工、火候、調味、擺盤,你已錘煉得近乎完美,充滿了匠心巧思。即便是那以處理河豚技藝聞名、心高氣傲的陸家小子,單論技術之精妙,如今也未必能穩勝于你。你所欠缺的,早已不是‘技’,而是‘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心?”林小風若有所思,這個詞觸動了他內心深處某種模糊的感知。
“沒錯,廚心。”古老頭目光如炬,仿佛能點燃林小風心中的迷霧,“你的菜品,完美得像一件經過精密計算的儀器,每一個部件都嚴絲合縫,運行流暢無誤。它們能夠極大地滿足食客的味蕾,甚至能帶來技術層面的驚艷感。但是,它們無法真正觸動人的靈魂,無法讓品嘗者在味覺之外,產生更深層次的共鳴。因為它們缺少了廚師在烹飪時,投入其中的、最真實、最鮮活的情感,以及你對人生百味、世間悲歡的深刻體驗和領悟。你目前所呈現出的‘苦’,更多是味道層次上的‘苦’,是通過高超技藝模擬和演繹出來的‘苦’,而不是你親身經歷過人生坎坷、細細品味過世間悲苦之后,沉淀在骨子里、自然而然地流露于菜品中的那種‘苦’。你的菜,技藝超群,卻似乎少了根基,少了那股子源自生命本身、帶著體溫與故事的……人間煙火氣與歲月厚重感。”
這番話,如同醍醐灌頂,又似一記重錘,狠狠地敲擊在林小風的心湖最深處,激起了驚濤駭浪!
他重生以來,憑借著前世積累的頂級廚藝經驗和今生天賦異稟的“神之舌”,一路走來,雖遇挑戰,但總能憑借技術碾壓對手,贏得了無數的贊譽和市場的成功。不知不覺間,他內心深處,確實滋生了一絲對技術絕對自信的驕傲,認為只要技藝足夠登峰造極,便能化解一切難題,征服所有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