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軒的籌備工作如同一艘鼓滿風帆的航船,全速前進,牽扯著林小風絕大部分的心力。然而,無論行程多么緊湊,事務多么繁雜,他的內心深處始終為桂花巷深處那方小小的天地保留著最柔軟、最堅定的位置——“噴香小炒”。那里,炊煙裊裊,鑊氣升騰,是他所有夢想啟航的港灣,是“山海”這個名字背后最堅實的基石和最溫暖的源泉。
因此,就在“山海軒”項目組與頂尖設計師反復推敲方案、與施工團隊確認每一個細節、與高端定制廠商洽談專屬器皿的同時,林小風硬是擠出了寶貴的時間和一筆不容小覷的專項資金,親自掛帥,啟動了“噴香小炒”的升級計劃。在他的戰略藍圖里,“山海軒”是未來振翅高飛、探索餐飲藝術巔峰的羽翼,旨在觸摸“山海”的極致與飄渺;而“噴香小炒”則必須是深深扎根于市井土壤、為其提供源源不斷養分與生命力的根系,代表著“山海”的溫度與踏實。二者如同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如今的“噴香小炒”,因林小聲名鵲起而門庭若市,日均客流量遠超從前。但盛名之下,隱憂已現。逼仄的店面、略顯斑駁的墻面、高峰期嘈雜不堪的環境、以及王叔和林國棟長期超負荷運轉帶來的疲憊,都像無形的枷鎖,制約著這家老店的進一步發展,也讓許多慕名遠道而來的食客,在體驗上打了折扣。林小風絕不希望它淪為一個只靠名氣支撐、實際體驗卻配不上期待的“一次性打卡點”。他的目標清晰而堅定:必須在完好保留老店靈魂、那份獨一無二的市井煙火氣的前提下,讓它煥發新的生機,更好地服務多年來風雨無阻的老街坊,以及那些真正為美食而來的知味者。
整個升級方案,從構思到落地,林小風都深度參與,每一個細節都灌注了他的思考。
空間的優化與硬件的精進,是他下功夫的第一步。他摒棄了推倒重來或過度裝飾的激進方案,而是采取了“微改造、精提升”的細膩策略。
拓展空間,緩解擁擠:他成功租下了隔壁原本用于堆放雜物的小房間,巧妙打通連接,使用餐區域得到了有效擴展。新增的六個半開放式卡座,不僅緩解了高峰期排隊壓力,也為少量需要稍顯安靜空間的顧客提供了選擇。
廚房革命,減負增效:廚房是王叔的“戰場”。林小風請來專業人士重新規劃了廚務動線,引入了更高效節能的排煙系統和符合新標準的消毒設備。這不僅顯著降低了王叔的勞動強度,提升了出餐效率,更將食品安全等級提升了一個臺階。
家具煥新,舒適為本:店內老舊的桌椅被更換,選用了符合人體工學、更舒適且極易清潔的新款式,但設計風格依舊保持簡約樸實,與老店氣質無縫融合。
氛圍營造,故事留痕:墻面重新粉刷成溫暖的米色調,顯得明亮而溫馨。墻上精心布置了黑白老照片,記錄著桂花巷的變遷,更懸掛了林小風獲得金鼎獎的照片以及國宴感謝信的復制品。這些元素無聲地講述著從巷陌到殿堂的品牌故事,增添了文化底蘊與自豪感。
光影魔法,凸顯美味:照明系統全面升級,摒棄了原先刺眼的冷光,采用了色溫柔和、顯色性極佳的專業燈具,使每一道菜肴在燈光下都顯得更加誘人,營造出溫馨舒適的用餐氛圍。
細節關懷,提升體驗:對衛生間進行了徹底改造,做到了干凈整潔無異味,并出人意料地配備了智能馬桶蓋、優質的洗手液和護手霜,于細微處體現對顧客的尊重與關懷。
其次,是服務與管理的系統化升級。
解放核心,注入專業:林小風耐心說服了父親林國棟,聘請了一位經驗豐富、待人接物開朗周到的大堂經理。這位經理負責日常接待、排隊叫號、服務人員調度等具體事務,將林國棟從繁瑣的管理雜事中解放出來,讓他能更有精力去和老朋友們聊天寒暄,重拾經營小店的樂趣。
團隊補充,標準服務:新增了兩名經過嚴格培訓的年輕服務員,統一穿著定制的工服,推行標準化的服務流程,態度熱情主動,有效提升了服務響應速度和質量。
科技賦能,提高效率:引入了簡潔易用的智能點餐系統和線上支付方式,減少了人工點單的差錯,縮短了顧客結賬等待時間,運轉效率顯著提高。
最為關鍵的,是人才梯隊的構建和產品品質的永續。
林小風將目光投向了在后廚默默耕耘、日益顯露出扎實功底和悟性的大男孩小劉。
一日打烊后,林小風將小劉留了下來,神色鄭重:“小劉,‘山海軒’那邊即將進入關鍵階段,我需要投入絕大部分時間。以后,恐怕不能像過去那樣,天天泡在這邊了。但‘噴香小炒’是我們的根,這里的味道和品質,必須有人扛住。我思前想后,希望由你來負責這家店的日常運營和后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