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香小炒”如同上了發條的精密儀器,在磨合中高效運轉,每個齒輪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發出和諧而充滿活力的嗡鳴。
林國棟徹底從愁眉苦臉的負債者,蛻變成了容光煥發的“林掌柜”。他每天最重要的功課就是采購和數錢。清晨,他拿著林小風開的單子,精神抖擻地奔赴市場,憑借著日漸精進的眼光和“噴香小炒”這塊逐漸響亮的名頭,與攤主們談笑風生,總能以不錯的價格拿到最新鮮優質的食材。回來后,他便坐鎮柜臺,笑容可掬地接待客人,手指靈活地收錢找零。晚上打烊后,清點那一沓沓逐漸厚實的鈔票,聽著紙幣摩擦發出的悅耳聲響,是他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仿佛年輕了十歲。他甚至偷偷去買了個小型保險箱,藏在他和林小風住的小隔間床底下。
王叔是團隊的穩定基石,沉默寡,卻不可或缺。他每天最早到店,最晚離開。灶臺被他擦得锃亮,能照出人影;地面總是干干凈凈,不見油污;所有的廚具、碗碟都擺放得井然有序。他負責所有的準備工作:洗菜、切配、熬制簡易高湯、煮那一鍋鍋至關重要的白米飯……動作麻利,一絲不茍。林小風對他極其放心,只需要交代一句,王叔就能完美執行。他就像店里的老黃牛,默默耕耘,支撐著前臺的火爆生意。
李默則是團隊里的“萬能潤滑劑”和“快樂源泉”。他徹底融入了服務員的角色,點餐傳菜收拾桌子越發熟練,還能抽空用他那帶著點文縐縐的腔調和客人聊上幾句,逗得一些熟客哈哈大笑。閑下來時,他也不會真的閑著,不是幫著王叔洗洗刷刷,就是幫著林國棟整理零錢,眼里非常有活。
當然,他最“重要”的工作,依舊是記錄“風哥の日常觀察筆記”。他的小本本已經換到了第二本,里面密密麻麻記載著林小風的各種行,并附上了他天馬行空的解讀。
比如林小風只是站在那里感受一下鍋的溫度,在李默筆下就成了:“風哥凝神靜氣,以掌心感知鍋體‘火候’,此乃‘人鍋合一’之境,正在溝通天地元氣,引地火精華入菜!”
林小風嘗一口湯調整咸淡,李默的解讀是:“風哥微蹙眉頭,舌綻春雷(其實是咂咂嘴),瞬間分析出湯汁中九九八十一種味道的細微偏差,并運指如飛(撒鹽),進行‘乾坤調和’!此等微操,非神念強大者不可為!”
他的內心戲更是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經常對著林小風一個普通的背影就能腦補出一部百萬字的都市修真小說。這些腦洞他偶爾會忍不住和關系好的熟客分享一二,引得眾人捧腹,也無形中給林小風增添了一層神秘光環,反而更吸引人。
在這穩定而充滿活力的團隊支持下,林小風得以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廚藝的精進和新品的研發上。麻婆豆腐飯的成功,證明了“窮鬼套餐”路線的正確性。他趁熱打鐵,開始研發第二款套餐。
這一次,他選擇了中華美食中極具代表性的家常硬菜——紅燒肉。
紅燒肉,看似家常,實則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從選肉開始,就極其講究。林小風拒絕了市場上常見的冷凍五花肉,親自去肉攤挑選最新鮮的、肥瘦層次分明、至少五層的精品帶皮五花肉。皮要薄而緊致,肥肉潔白細膩,瘦肉鮮紅有光澤。
制作過程更是環環相扣,考驗功力。
首先是炒糖色。這是紅燒肉靈魂色澤的關鍵。林小風不用現成的老抽,堅持古法冰糖炒色。他選用優質的單晶冰糖,與少量油同入冷鍋,小火慢熬。李默自然是全程圍觀,內心將這個過程解讀為“熔煉金石,萃取琥珀之精”。
只見冰糖在鍋中慢慢融化,從透明到冒起細密的白泡,再到白泡轉黃,最后化為棗紅色,整個過程火候必須精準到秒,早了色淺味甜,晚了色黑味苦。林小風眼神專注,手腕穩定,在糖色達到最完美的棗紅瞬間,立刻將切好、焯過水、瀝干的五花肉塊倒入鍋中。
“刺啦——”一聲劇烈的響動,熱氣蒸騰!
李默內心os:“來了!‘琥珀之精’與‘靈肉’的融合!看這煙霧繚繞,異香撲鼻!此乃‘淬體’過程,讓每一寸肉都沾染上這抹傳奇色澤!”
林小風快速翻炒,讓每一塊肉都均勻地裹上漂亮的糖色。然后加入蔥段、姜片、八角、桂皮等香料(并未過多,以免奪味),烹入料酒,加入足量的熱水(絕不能加冷水,否則肉質變柴),以及適量的醬油和極少的鹽調味。
大火燒開,撇去浮沫,然后轉為最小的文火,蓋上鍋蓋,開始漫長的慢燉。
這一燉,就是將近兩個小時。
期間,林小風只是偶爾揭開鍋蓋,用勺子輕輕撇一下表面的油脂,或者調整一下火苗的大小,確保那鍋內的湯汁始終保持似滾非滾的“蝦眼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