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金屋辭:鳳弈未央 > 第64章 各懷滄海

      第64章 各懷滄海

      張沐的離京,在長安并未掀起太大波瀾。于朝臣看來,這是鎮國長公主高瞻遠矚,為鞏固海疆而擢升能臣;于百姓而,這不過是又一位大員外放鎮守。唯有未央宮深處,年輕的帝王在聽聞消息后,獨自在宣室殿默立了許久,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他揮退了所有侍從,直到夜色深沉,才傳出一句聽不出情緒的命令:“將……那些梅花,都撤了吧。”

      阿嬌依舊每日入宮輔政,與劉榮議事時,神色如常,仿佛那日的對話從未發生。她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梳理漕運、核查邊關糧餉、推進科舉取士等具體政務中,行事愈發沉穩干練,讓人挑不出錯處,也讓人……更加捉摸不透。

      劉榮似乎也接受了新的相處模式,不再有過界的關切,只是偶爾在議政間歇,會狀似無意地問起:“東海都護府初立,張卿那邊,可有困難需朝廷協調?”語氣是帝王對臣子正常的關懷,只是那目光深處,仍有一絲難以徹底熄滅的余燼在隱隱閃爍。

      阿嬌的回答總是滴水不漏:“張都護剛毅果決,已初步穩定夷洲局勢,正在整訓水師,修筑炮臺。陛下放心。”

      她將張沐定期送來的奏報,除涉及蓬萊洲核心機密的少數內容外,皆抄送劉榮與相關府衙。公開,坦蕩,無一絲可指摘之處。

      與此同時,遠在夷洲的張沐,已迅速投入到新的角色中。他并非一味強橫,而是剛柔并濟。一面以雷霆手段整肅軍紀,淘汰冗員,將左明叛亂及與倭國勾結的殘余勢力連根拔起;另一面,則大力推行阿嬌在中原的新政,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減免初至移民的賦稅,并設立官辦學堂,允許土著與漢民子弟一同入學。

      他牢記阿嬌“攻心為上”的策略,對周邊島嶼的部落,以鹽鐵、醫藥、先進農具為紐帶,建立盟好,孤立可能存在的敵對勢力。同時,他組織精通水文的老船工與納瓦霍向導,開始系統勘探、繪制東海乃至更遙遠海域的詳細海圖,其目光已不僅限于防御蓬萊。

      夜深人靜時,他會取出那枚紅色的同心結,在燈下細細摩挲,仿佛能從中汲取力量,也能感受到千里之外那個人的牽掛。他將所有思念與抱負,都傾注到了腳下這片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海疆之中。

      這一日,他收到來自蓬萊洲徐巿的一封密信。信中,徐巿一改此前含糊的態度,辭懇切地邀請張沐,“于雙方合適之時,擇一中立之地,共商海事,以期消弭兵戈,互利共存。”隨信還附上了一份薄禮——幾卷蓬萊洲關于天文、航海知識的抄錄本,雖非核心,但其見解之新穎,已讓張沐大為震動。

      張沐立即意識到,這是蓬萊洲內部勢力博弈的結果,也是進一步探知其虛實的絕佳機會。他連夜寫下密奏,將此事原委、自己的分析與建議,以及那幾卷抄錄本,以八百里加急,秘密送往長安。

      信中末尾,他寫道:“…蓬萊示好,其意難測,然機不可失。臣擬謹慎接觸,步步為營。東海之業,始于足下,臣必步步為營,不負殿下與陛下之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惟愿長安安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