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玄策上臺拋出“西方將變”的論之后,會議室中的議論聲就沒有停止過,作為維持秩序的劉秀三番兩次維持秩序才讓摘下眼鏡揉著太陽穴的老朱有機會開口:“王大使的能力我是相信的,西方的變數已經進展到如此地步了?”
赤縣在西面也有暗中的情報系統,受制于寰宇特殊的環境,基本上每年才會有一次消息傳回。不是特別必要的緊急的消息往往不會有出格的舉動。
中樞的柱石們早就知道西面三方勢力維持著脆弱的平衡,但是也沒想到不過兩年的功夫,這個平衡就會被降臨來的現代人打破。
“很明顯,各地的教會和元老院的附庸在帝皇聯盟的支持下基本天就會鬧出大新聞,有許多的地方豪強貴族和教堂牧師都在一次次的暴動之中喪命,兩方對他們拓荒者的忍耐已經達到極限。”
“英倫三島沒有參與?”
這個問題讓王玄策一怔,隨后搖頭:“我知道中樞的顧慮,但是寰宇特殊,西歐沿海時不時就會遭遇海族和海獸的入侵,曾經有隧道的海峽現在是一片望不到盡頭的汪洋,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在這里是玩不起來離岸制衡的。”
劉徹悄悄對老朱說道:“而且拿破侖一眾的歐洲皇帝都不是昏聵之人,英倫的小手段難以在羅馬奏效。”
此時李世民也隱隱頭疼:“圣十字的聯盟一旦瓦解,那西邊的防御?!”
國防部長的話一出,整個會議室頓時被陰云籠罩,諸位都是長河中出來的,首要的目標是活下去,然后就是防止“寰宇”和祂伴生的長河落入侵略者之手,影響到自己和后世子孫。
對于侵略者和掠奪者的防御可謂是生存之后的重中之重,現在西邊高權力傾軋,那對于接駁地的防御沒有影響可謂是癡人說夢。
“沒關系,西面還有新月,他們頂不住就我們頂。原計劃是給拓荒者五年的發展時間,現在打不了縮短到三年,接駁地上我們的手段多,大不了我們去頂西面的防線,讓拓荒者們組織起來頂原有的長城!”
王玄策已經走了下來,聽到老朱最悲觀的預計他作了補充:“其實不用過于悲觀,他們對于接駁地防線的重視不比我們差,只不過是利益無法調和。我走訪埃及的時候,尼羅河總督給我漏了一點消息。
帝皇聯盟似乎有意開發非洲,但是是作為元老和教皇的流放地還是作為自己的后路就看他們的斗爭結果了。”
燕京科研站的柳總師嘀咕:“非洲地界寬廣,但是從藍星時代就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現在那里還是外界敵人余孽的聚集地哪有嘴上說的那么輕松。”
“唉”
“所以長城方面的換裝速度要加快,同時各種實驗設備先去接駁地搞,那里沒問題了再在現實慢慢推廣。”
“多虧了當時主張收縮,不然現在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短短一年風云突變。”
正商量著幾個柱石站起身來,在眾人注視的目光當中拿出幾摞文件開始分發:“明年就是赤縣四十年,我們到這里五十年的日子,現在正趕上內外交困,我們幾個商量了一下決定找諸位好好議一議。”
這一摞文件分成了幾個項目,剛剛分發完成的老朱坐回座位:“第一個就是四十年的大慶,都說現在內憂外擾,不是什么舉辦大慶的好時候。但是現在拓荒者到來讓赤縣煥發了強大的活力,對于優秀的拓荒者進行表彰獎勵是鼓舞人心的舉措,這次不再受限于一省一地,而是要選評全國范圍內的優秀人才。”
柳總師來了精神:“我們也行嘛?”
老朱點頭:“只要是貢獻突出的拓荒者都可,你們科研人員放棄領地,但是做出的貢獻可不比拓荒者們少。柳總師有興趣?”
“我這老頭子在藍星上拿的榮譽已經夠多了,研究院的小伙子們到了這里已經隱隱有要超越我們的趨勢,我給他們爭取兩個,激發激發他們。”
朱元璋點頭:“上面是各地推舉流程的框架,都拿回去看一看,如果有什么意見,在一月過去之前就報上來,一月這份文件就會傳到河北津門開始試行,如果沒有問題,二月就會推及全國。”
劉徹則是舉起第二份文件:“這是剛剛完成統計的拓荒者數據,現在赤縣大地上,目前存活的,有領地的拓荒者人數在一億左右,這個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穩定,而其中達到城鎮規模的不過一百。”
“兩年的功夫確實緊湊,但是能從大約六億人當中脫穎而出,也是不易。”
“一百,這個數量不少了。”
“是的。”劉徹點頭:“第一批的城鎮許可在今年已經下發,有二十五人已經完成城鎮晉升,明年預計還會是二十五人的規模。”
“能走過這兩年風風雨雨的拓荒者都是精英,他們最后肯定會有很大的發展,每年二十五人的名額”
“后續會增加,但是現在我們的考察隊伍明顯不足,今年的二十五個都是中樞派人去的。像淮南之地的那兩個甚至是老朱親自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