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司禮監蘇無忌親自加蓋了傳國玉璽,由內閣明發天下的《清丈田畝及一條鞭法詔書》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傳遍大昭各省府州縣,整個官場與士紳階層頓時為之震動!
這可以說是大昭立國兩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改革!
然而,與詔書幾乎同時抵達許多地方官員案頭的,還有來自京城座師,靠山,同派系大佬的密信。
這些信有帝黨周明遠親自寫的,有勛貴魏國公,英國公寫的,也有更多其他黨派的大佬寫的。
但他們信中的內容卻是大同小異,與詔書精神截然相反:
“蘇閹亂政,此詔乃亡國之兆!吾輩正人君子,豈能俯首聽命?”
“爾等謹記,此改革必不可遵從,必須陽奉陰違!”
“我士紳之輩,十年寒窗苦讀方才換來朝廷的免稅,豈能因蘇閹狗一句話就廢除!”
“清丈田畝?簡單!只清丈那些窮棒子,自耕農的田地便是!把他們的田畝數量往多了報,賦稅往重了算!讓他們徹底無路可走,看他們還感不感激那蘇閹的‘德政’!”
“一條鞭法,廢除雜稅?哼!名目沒了,再立新的便是!火耗、攤派、腳錢……名頭多得是!總之一句話,稅賦只能多,不能少!”
“諸公謹記:他蘇無忌要往東,我等便往西!務必將其新政徹底搞砸,使其天怒人怨,讓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滅亡!”
內閣首輔周明遠在密信末尾,甚至帶著一絲得意的冷笑補上一句!
一場自上而下的“軟抵抗”和“政策扭曲”在帝黨與勛貴勢力盤根錯節的地方迅速蔓延開來。
蘇無忌自然是知道帝黨和勛貴們要搗亂的,因此他原本準備親自帶隊,巡查各地!
到時候他手持尚方寶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走到哪,砍到哪!
砍到人頭滾滾落地,砍到帝黨不敢逞兇,砍到黎民百姓能夠有一條出路。
但勛貴參與其中后,局面確實要危險的多。
尤其魏國公和英國公兩人掌管外禁軍五萬人,就盤踞在京城郊外虎視眈眈。
因此,蘇無忌無法離開,必須親自坐鎮紫禁城,震懾這些勛貴。
不然蘇無忌真怕自己前腳剛走,這些該死的勛貴就起兵作亂!
蘇無忌只得派出自己的東西二廠心腹,到處巡查,希望改革能夠好一點。
不過蘇無忌也不是什么都不干,他依舊去了自己的老家,大興縣蹲點。
大興縣位于京郊,距離紫禁城不遠,但凡勛貴有個風吹草動,蘇無忌都來得及。
而且,蘇無忌也需要一個改革試點,來嘗試他的真正改革!
這改革不是一條鞭法,一條鞭法在蘇無忌那個世界,在大明朝其實是成功了的。
所以,只要好好執行,在大昭也會成功。
蘇無忌要改革的,是土地革命!讓耕者有其田,讓天下萬民能夠真正的過上好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種改革太過激烈,就是蘇無忌也不敢輕易鋪開,必須得先找個試點。
而自己的老家,剛好是最好的試點。
土地革命分兩種,一種是暴力派,也就是打倒地主,強行奪取土地,分給老百姓。
一種是溫和派,也就是通過贖買的方式,從地主手上買來土地,分給老百姓,再從老百姓手上分期收銀兩,用來繼續贖買土地,繼續分給新的老百姓。
屁股決定腦袋,蘇無忌若是身處白蓮教,那必然選擇第一種。
但他現在是朝廷堂堂二品大員,執掌司禮監的內相,就必須站在朝廷這邊。
因此,蘇無忌不能光明正大的搶地主的土地,只能通過第二種辦法,贖買!
好在蘇無忌接連抄了曹德貴,汪直,馮保,安親王,四大巨頭的家,兜里著實富的流油,足有上百萬兩銀子。
別的不敢說,買下老家大興縣的土地,蘇無忌還是可以的。
當然,贖買也得有強大的武力保障,畢竟不是每個地主都肯賣地的,有些還會喊出高價。
幸好,蘇無忌最不缺的就是武力。
如果好好的和你買地說不通的話,那就去跟我的詔獄說去吧!
靠著一手銀兩,一手大棒!
蘇無忌迅速的買下了大興縣的土地,并且按人口一戶戶的分發了下去!對于已經在東西二廠或者禁軍中為蘇無忌賣命的家庭,蘇無忌還額外多分了一些!
最終,成功讓這個窮的以當太監為生的大興縣,變得欣欣向榮起來!成功的實現了耕者有其田!
當然,由于這錢是蘇無忌出的,不是直接搶來的,因此蘇無忌必須得從這些農民上收回成本,這樣才能繼續贖買,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這些農戶每年在賦稅之外,還再給蘇無忌交一筆買田銀,一共交十年!以此讓蘇無忌收回成本。
好處就是蘇無忌給的銀子不需要利息,而且蘇無忌從地主那買田便宜,若是農民買田根本買不到這種價格。農民為此省下了很大一筆錢。
另外,便是他們提前擁有了自己的土地,生產積極性大大提升,也免去了田租的煩惱。算下來日子也比之前好過了了,而且十年后田也有了!
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