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掌司禮監,前朝還能奏事!
這權力,怕是要超越之前的曹德貴!直逼當年的那位九千歲魏公!
但就算是當年的那位九千-->>歲魏公,他也沒有直接封文散官!他參與外朝的方法是直接站立在皇帝的龍椅之側,被譽為“站皇帝”!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尤其是那些將內外之別視為不可逾越鴻溝的文官集團,特別是已然遭受重創的帝黨殘余,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瞬間炸毛!
……
次日大朝會,金鑾殿上,不等蘇無忌這個新晉的“資政大夫”上殿,以周明遠為首的帝黨官員,以及許多原本中立、但恪守“規矩”的清流大臣,便紛紛出列,辭激烈,群起攻訐!
“太后娘娘!祖宗規制,內官不得干政!資政大夫乃文臣清譽之階,豈能授于閹割之人?此例一開,宦官冠帶立于廟堂,成何體統?!臣等泣血懇請娘娘收回成命!”周明遠面色蒼白,但聲音嘶啞,帶著一股悲憤決絕的意味。
“娘娘!閹宦位列朝班,自古未聞!此舉混淆內外,尊卑不分,必使天下士人寒心,朝綱紊亂!臣等萬死不敢奉詔!”禮部侍郎李明輔捶胸頓足,幾乎要撞柱死諫。
“蘇無忌雖有微功,然內官之身,賞以金帛,晉以宮內職權即可,焉能僭越文階,玷污士林?請娘娘明察!”
“臣等,請太后娘娘收回成命!”
“臣附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反對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仿佛要將殿頂掀翻。帝黨成員更是如同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氣勢洶洶,試圖借此機會,將蘇無忌重新打回“內臣”的原形,挽回自科舉以來的連連敗局。
端坐珠簾之后的太后面沉如水,尚未開口。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
就在帝黨官員慷慨陳詞,唾沫橫飛之際,一個清越而沉穩的聲音響起,壓過了嘈雜:
“周閣老此差矣!”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出列者,正是新任翰林院修撰,狀元吳居正!他身著六品官袍,昂首挺胸,目光銳利。
“何為祖宗規制?祖宗立法,亦為治國安邦!蘇公公立功無數!如誅滅叛賊曹德貴,汪直等!如今他改革科舉,為國選才,此乃匡扶社稷之大功!豈是區區‘內官不得干政’舊規所能局限?太后娘娘賞功罰過,破格用人,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圣王之道!豈能因蘇公公出身內侍,便否定其功績,剝奪其應得之榮賞?此非恪守祖制,實乃迂腐誤國!”
吳居正話音未落,榜眼陳子壯亦踏步出列,朗聲道:“資政大夫,乃榮譽之階,賞的是功,酬的是勞!蘇公公之功,足以彪炳史冊,授此榮銜,有何不可?莫非在諸位大人眼中,只有讀圣賢書出身者才配享有尊榮,而于國有大功者,只因身份不同,便活該被排斥于廟堂之外?此等門戶之見,與古之門閥何異?豈是圣賢所倡導的天下為公之道?!”
探花顧憲成緊隨其后,辭更為犀利:“蘇公公以實務策論選拔我等,要的是能辦實事、解民憂的官員!如今看來,朝中某些袞袞諸公,仍只知抱著僵死教條,固步自封!見不得真有才干者脫穎而出!爾等反對蘇公公上朝,究竟是維護祖制,還是懼怕蘇公公之才德,恐其立于朝堂,映照出爾等之無能?!”
這新科一甲三人,如同三把鋒利的尖刀,直插爭論的核心!他們以蘇無忌門生的身份,以本次科舉改革受益者的立場,以無可辯駁的才學和氣勢,將帝黨“維護祖制”的旗幟撕得粉碎,直指其“迂腐”,“門戶之見”和“嫉賢妒能”的本質!
緊接著,二甲、三甲中,那些被蘇無忌授予實職、加了武銜、深受恩惠的新科進士們,也紛紛挺身而出,為自己的座師辯護!
“蘇公公之功,天地可鑒!”
“賞功酬勞,天經地義!”
“唯有能者上,庸者下,方是強國之道!”
這些新鮮血液,人數眾多,聲音洪亮,又占據了道理和大義的名分。他們團結一致,形成的聲浪,竟然硬生生地將以周明遠為首的帝黨老臣們的反對聲音給壓了下去!
帝黨成員們看著這群年輕氣盛又深受蘇無忌恩惠的“蘇黨”新銳,一個個氣得渾身發抖,卻又無可奈何。他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朝堂上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他們,真的老了,也真的孤立了。
這外朝之中,竟也有了蘇無忌的聲音!
周明遠看著眼前這一幕,聽著那山呼海嘯般的支持之聲,只覺得眼前一黑,喉頭又是一甜,強忍著才沒有再次吐血。他知道,大勢已去。
珠簾之后,太后的嘴角微微勾起一絲滿意的弧度。
“眾卿既無更有力之異議,此事,便這么定了。”她聲音平淡,卻一錘定音道:“蘇無忌晉升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冊封資政大夫,即日生效!退朝!”
話音落地,帝黨成員面如死灰!
蘇黨成員如過大年!
而蘇無忌,則淡然的站在金鑾殿上,目光直指那位于最上方的金黃龍椅!
站在金鑾殿參政算什么!
老子遲早還要坐在那張椅子上,接受爾等的跪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