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菜籃子工程嗎?”羅瓊華問。
“聽說過。”
高興的報紙不是白看的:“去年五月,農業部向大內提出關于發展副食品生產保障城市供應的建議,簡稱菜籃子工程。”
“是的。”
還沒在其位,已謀其政的羅瓊華道:“去年7月7日,農業部正式對外宣布將組織實施‘菜籃子工程’計劃。”
“其基本設想是,通過大力發展生產,調整副食品供給結構,引導消費,逐步實現肉食品消費多樣化,增加節糧以及高蛋白的禽、兔、蛋、奶、魚的供給比重,在保證大路菜供應的基礎上增加細菜供給。”
“今年年初,在農業部邀請部分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調查研究了中國67個大中城市肉蛋奶生產與消費動態、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的基礎上,最終制定出了總體實施規劃,正式實施菜籃子工程。”
“到風箏城上任以后,我打算以白色工程打開工作突破口。”
“白色工程?”
高興裝作不知,問:“什么是白色工程?”
“就是用塑料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因為塑料布是白色的,所以叫白色工程。”羅瓊華興奮地說:“種植反季節蔬菜,不但能讓菜農獲得較高的收益,還能豐富城市居民冬天的餐桌,可謂是利國利民。”
“我一個堂堂億萬富翁,你讓我當菜農?”
高興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打小就在老家種地,好不容易洗腳上岸,打死我再也不下地了,不管是麥地還是菜地。”
“什么叫菜農?有投資兩千萬種地的菜農嗎?”
羅瓊華更興奮了:“我可是給你介紹了個很賺錢的生意。就拿大棚菜里面常見的黃瓜來說,你知道春節前燕京黃瓜多少錢一斤嗎?”
“我又沒在燕京過過春節,我哪知道。”高興道。
“這個數。”
羅瓊華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塊錢一斤?也不算多貴啊。”
現在是夏天,高興在燕京買過黃瓜,好像是一塊錢七八斤,算下來一斤黃瓜也就一兩毛錢。春節前菜價肯定貴,于是高興大膽翻五倍。
“加個零。”
羅瓊華又比劃了一個零:“雖然現在燕京普通老百姓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百多塊錢,十塊錢一斤的黃瓜確實算是天價菜了,但是誰家過年還不吃頓餃子啊。待客的時候桌上有盤嫩黃瓜,給主家漲面兒。”
“因此只要冬黃瓜一進菜市場,就會被瘋搶。”
“我問過農大的教授了,建一個塑料大棚差不多要用一個來月時間花費六七千塊,再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就能收獲七八千斤黃瓜。按批發價三四塊一斤算,一棚黃瓜一季就能回本,還能賺一兩萬塊錢。”
“我認識一個津門的黃瓜育種專家,用了他培育的種子,黃瓜畝產從原來的不到五千斤提高到七八千甚至上萬斤,他可以提供指導。”
“你投資兩千萬建三千多個棚,幾個月就能賺好幾千萬啊……”
“停!”
高興趕緊叫住了越說越興奮的羅瓊華:“我那何不食肉糜的羅大姐,有個詞‘谷賤傷農’,你應該聽說過吧?春節前黃瓜賣得貴,那是因為供應量少。供應量起來了,還能賣十塊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