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高興眼睛一亮。
“礦上準備給正式工搞集資建房,總共建200套,每套房子的面積從50平方到60平方不等,建房成本每平米差不多在150元。”
“職工按3000、3500和4000三個檔次,向礦上繳集資款。”
“雖然礦上的工資已經算是高的了,但是真沒多少職工能一下子拿出三四千現金。可是他們又不想失去這次機會,就到處籌錢。”
“當正式工就是好啊。”
高興掰著指頭算道:“每平150塊,50平就是7500,職工出3000,也就是四成,相當于白給他們幾千塊,這好事傻子才不干呢。”
“好事?哼!”
汪月明道:“真正的好事是福利分房,職工一毛錢都不用出。但搞福利分房的單位越來越少,并且就算好不容易等來福利分房,指標一般都被領導們瓜分了,這種福利根本輪不著下面的職工。”
“我怎么不記得有這回事呢?”
高興拍拍腦袋,尋思道:“難道是因為集資建房只針對礦上正式工,老子一個臨時工沒資格參與,不關心,所以沒什么印象?”
“但是人家正式工再不好,也比咱們這些臨時工強。”
汪月明懊惱地說:“上個月有轉正的機會,不過得送禮,我沒舍得花那個錢,可后悔死我了。集資建房的錢我有,可惜沒資格參與。”
“所以你說的我們來巧了,指的是……”
汪月明聲音更低了:“上面壓給礦務局的國庫券銷售任務,被強行攤派進正式工工資里面。那些正式工為了湊建房款,紛紛把他們手里的國庫券變現,聽說有人甚至愿意三四折出。”
其實正式工不光有好處,也有比臨時工不好的地方。
就比方說上面分配下來的個人購買國庫券任務,只能壓給有編制的正式工,誰讓他們輕易舍不得“辭職”呢。
而臨時工就不一樣了。
別的國營廠的臨時工可能還需要托人、花錢才能當上,像煤礦這種又累又危險的單位,不是窮瘋了,一般還真沒人愿意干臨時工。
這個礦敢給臨時工強行攤派國庫券,大不了人家去別的礦。
什么?
都是國營兄弟單位,統一鄭策?
總有缺人缺得狠的煤礦,大不了人家去私人小煤窯。
八十年代中期,國家允許私人承包小煤窯。沒放開之前,還不照樣有人偷偷搞黑煤窯,好多黑煤窯都是村里的村干部們挑頭干的。
當然了,私人小煤窯黑煤窯肯定比國營煤礦危險得多,但賺的也多,風險和收益從來都是呈正比的。運氣不好,被人拉進只干活不給錢的真·黑煤窯也不是不可能,最后被榨干血汗葬進礦井深處。
“是嗎?”
高興高興了:“那他們豈不是虧大了。”
“集資建房的機會也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所以他們寧愿多付出點代價,也得把指標買下來,尤其是那些家里有孩子要結婚的。”
“這樣啊。”
高興摸著下巴尋思了一會兒,道:“我們收85年和86年的國庫券,一律五折收,大概能收個七八萬塊錢的……”
“包在我身上了,我幫你們去找人。”
……
汪月明帶著高興和鮑不平倆人悄悄摸摸進了礦區家屬院,突出一個“打木倉的不要,悄悄地進村”,連鮑不平身上的衣服都給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