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全都不認識這位文臣,可對方身上的氣質讓眾位帝王有種下意識的感覺――
此人,絕對不簡單!
能被天道如此看重,恐怕又是一位能與諸葛孔明比肩的文臣!
一念至此,萬朝帝王的目光全都開始閃爍。
……
……
……
“于謙?”
“比之諸葛孔明如何?”
先秦歷史位面。
祖龍看著這位陌生的文臣,目光閃爍。
他很想知道這位能被天道拿出來當獎勵的后世臣子究竟有怎樣的能耐。
希望此人不會讓他失望。
……
……
……
強漢歷史位面。
“此人……氣宇不凡。”
望著天幕中正氣凜然的于謙,漢武大帝不禁瞇了瞇眼。
他在此人身上看見了大氣魄。
漢武大帝斷定,此人絕非常人!
……
……
……
“萬古流芳……于謙?”
“這是哪個王朝的文臣?”
“看起來倒是不俗,不知道是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功績,能與武安君、冠軍侯并列,成為天道獎勵的名臣武將。”
大唐歷史位面,李世民同樣有些側目。
他敏銳捕捉到了天道給這位文臣的稱號――萬古流芳。
這個稱號太恐怖了。
能被天道肯定,并且被天道稱之為萬古流芳的存在,會是怎樣的臣子?!
李世民此時極為好奇,他目光死死的盯著天幕,試圖從天幕中尋找出答案。
而與此同時,天道似乎是知道萬朝帝王們在好奇,于是在天幕之中,一行行泛著金光的小字快速浮現。
……
……
……
“于謙,字延益,大明人。”
“他是在大明危難時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杰。”
“他是自諸葛孔明后又一名萬古流芳的蓋世名臣。”
“他在地方任官時,鐵面無私,一心為民,整治地方,治理天災,鎮壓盜匪,體恤百姓,讓地方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他在朝堂為官時,不改底色,鐵骨錚錚,雖身居高位,卻依舊兩袖清風。”
“他在永樂朝時,于地方兢兢業業。”
“他在宣德朝時,在朝廷為君分憂。”
“到了正統朝時,大明爆發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輕率五十萬大軍與也先決戰,卻因聽信宦官王振,掉以輕心,導致戰敗。”
“幾十萬瓦剌兵馬長驅直入,欲圖直取北京、滅亡大明。”
“面對氣勢洶洶的瓦剌,滿朝文武提議遷都,一時間人心惶惶。”
“而在這危難關頭。”
“在這大明搖搖欲墜,滿朝文武皆要南遷之時。”
“于謙……站了出來。”
“”他孤零零的站在滿朝文武的對立面,反對南遷。”
“年過半百的他,面對邊關戰敗、五十萬軍全軍覆沒、皇帝被俘、半壁山河破碎、京城守衛空虛、蒙軍重兵即將壓境、諸臣心屬南遷的絕境局面,毫不退縮,直面所有人,字字鏗鏘,擲地有聲,一字一頓的表明:‘敢南遷者,立斬!’”
“‘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此一出,大明朝堂鴉雀無聲!”
“于謙以一己之力鎮壓了朝堂,開啟了北京保衛戰!”
“面對瓦剌大軍壓境,面對叫門天子朱祁鎮的叩關,于謙意志堅定,親自帶領軍隊、組織百姓抗擊瓦剌大軍。”
“在于謙精密指揮下,北京城僅以不到十萬士兵,抵擋來自瓦剌數十萬大軍的圍城攻勢,并且成功擊退瓦剌大軍,捍衛了京城!”
“這一戰驚天動地,就不過多贅述了,總之,若不是于謙主戰,力排眾議,大明便不會有這兩百多年大一統。”
“或許南北宋的悲劇還會在大明重演一次。”
“可以說正是因為于謙才讓大明續命了兩百年,不至于讓瓦剌大軍肆意欺凌華夏百姓。”
“于謙一生光明磊落,兩袖清風,剛正不阿,乃是華夏文臣中最硬的脊梁骨。”
“他的珍貴品質如金子般閃耀。”
“正如他自己書寫的詩中闡述的一般――”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
……
……
看到天道介紹于謙的事跡的萬朝帝王們,無一例外,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心神俱震!
這于謙……竟是這等經天緯地之人!!!
以一己之力力排眾議!捍衛京師!以不到十萬兵馬擊退數十萬蠻夷!!
種種功績,驚天動地,可昭日月!
怪不得!
怪不得天道稱其為‘萬古流芳’!
如此臣子若還不能萬古流芳,那什么樣的臣子才能萬古流芳?!
……
……
……
“國士無雙。”
先秦歷史位面。
祖龍給出了他對于謙的評價。
在祖龍看來,只有諸葛孔明、于謙這種臣子才配得上國士無雙這四個字。
鐵骨錚錚、兩袖清風、剛正不阿、忠誠剛烈、敢為天下先。
了不起。
真的很了不起!
……
……
……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強漢歷史位面。
重復著于謙的詩詞,漢武大帝眼中的光芒越來越明亮。
他最喜歡的就是有性格的臣子。
比如霍去病。
也比如這萬古流芳的于謙。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