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線鋸,從大松樹鋸下圓木就容易一些了。
不過也需要熟練而緩慢的拉鋸,才能成功。如果方向和速度把握不準,這線鋸就容易斷。——虎健阿爸弄壞了一把線鋸后就掌握了這個規律。
他不讓其他人來拉鋸了,就自己一個人來拉。
鋸8個圓木,任務也不重,他沒有心急。
鋸了一些時候,虎鍵阿爸看到鋼絲溫度增高,絲線變紅,他便用水來冷卻,等鋼絲冷下來再鋸,如此也延伸了線鋸的使用壽命。
虎健阿爸感覺這鋸子上面的鋼絲得來不容易,在這個世上他是找不到第二種的。因此,他靜靜的使用的線鋸,他沒有求快,只求不要弄斷這鋸子。
就這樣,虎健阿爸一個人花了兩個地球日的時間,才鋸下來八個圓木片。
不過,在虎健阿爸鋸圓木片的時候,其他人也沒有休息。
依飛教鹿古、鹿福用手持式鉆機砍了兩棵大杉樹。然后用鉆機切割了兩塊長9米、寬1米的大木板。
雖然這樣切割下來的大木板不平整,但做板車卻是可行的。接著,他們把兩塊木板用榫卯鑲在一起。
這種榫卯結構是依飛問了機器狗威威才知道的。
也很好做:
在一塊木板的左邊做凹的形狀,在另一塊木板的右邊做成凸的形狀,然后把凹凸的接口鑲在一起。
當然,這些接口都不是規整的矩形,而是特意做成銳角形狀。
二者鑲嵌的時候是從上往下打入的,直到打到兩塊木板在一個水平面上,它們就合成為一塊木板。
因為左右都是榫卯結構鏈接,平著拉是拉不開的,只能上下用力敲打才能松開。而這兩塊大木板鑲在一起,是用來做大板車的車體。車體下面有車軸支撐,就沒有上下的力。如此,這木板是很難松開的了。
不過,大板車并不需要這么長,依飛叫虎健阿爸在前面鋸掉2米。
“怎么鋸?”
“就是兩邊都留下寬20厘米的車把手,中間180厘米的那塊鋸掉。你不懂這長度沒關系,我給你做標記。”
依飛找了一塊木炭,在寬2米長9米的車板前端,畫了3根線。標出了要鋸掉的地方。
她是做醫生的,對尺度有著天生的敏感,長度按她的預計標得準確。
虎健阿爸就按她畫的標記開始鋸,最后做成了一個長7米寬2米的車體,而車體前面露出了兩根長2米,厚0.2米的車把手。
接下來就是在車體下面嵌上四根大樹干。
這四根樹干用來做車軸。依飛選用了直徑有10厘米檀木來做。
檀木鑲在車體下面,也是用了榫卯結構。
古代沒有鋼制的車軸,那時的人就設計一種叫“伏兔”的榫卯結構。
這是一塊形狀像趴著的兔子一樣的木塊,墊在車軸和車輿底部的縱木之間。它的下部挖出弧形凹槽(卯),與圓形的車軸(榫)相匹配。
伏兔它的上部是平的,與車輿底部的縱木貼合。完美地解決了方圓結合的力學問題,并且通過增加接觸面積,使車輛更穩固,減震效果更好。
而且,虎健阿爸的手藝不錯,他用小刀就做出了“伏兔”,共做了8個,放在車體下左右兩邊,把四根車軸都固定在車體下面。
虎健阿爸鋸下八塊圓木后,又把這些圓木四周削均,變成很圓的車輪。再用鉆機在中心掏出一個直徑11厘米的圓孔,在上面擦上動物油后,就把車輪安裝在車軸上。
就這樣,一個帶有8個車輪,長7米,寬2米的板車就做好了。還在板車的車把手上綁了軟繩。
依飛帶著朸、虎健阿爸制作板車的時候,特意讓出了一條路給到鱗甲獸進洞休息。
現在越來越多的鱗甲獸相信靈猴族的人了。它們相信靈猴族的人不會捕殺自己。相比之下,狼族就在拼命的捕獵鱗甲獸。于是,更多的鱗甲獸往這個洞里跑。
依飛看到了她救的那頭鱗甲獸,就跟它說道:“咦咦,咦咦——拉這個車到枯水湖那邊,行嗎?”
依飛指了指剛做好的8個輪子的馬車。
鱗甲獸沒有弄明白。
“咦咦?咦咦?“
依飛見它不明白,就把軟繩套在朸的身子上,讓他用力拉。可是車子太重,朸拼命拉也拉不動。
”他拉不動,希望你幫我們拉。好嗎?“依飛請求道。
”拉拉?“鱗甲獸還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