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誘捕行動的余波,在共鳴之網中持續震蕩。新型“修剪者”所展現出的高度協同性與極端自毀意志,讓所有守護靈都感到了實質性的威脅。這不再是零散的失控工具,而是一個擁有統一目標和行為邏輯的敵對性實體。
微瀾加緊了對所有守望者戰艦的深度掃描,試圖找出更多潛伏的“修剪者”單元,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隱蔽通訊網絡。然而,對方顯然也提升了反偵察等級,掃描結果收效甚微。
與此同時,墨羽監視下的“靜默之淵”出現了新的動向。諧律族保守派經過長時間的掃描,終于定位到了一個他們理想中的“絕對平衡基點”——一個時空曲率近乎絕對零值的奇異點。他們開始圍繞這個基點,構建一個復雜的、旨在隔絕內外一切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靜滯力場”。
“力場一旦完成,那片區域將徹底從動態平衡中剝離,”墨羽緊急匯報,“它會像一個不斷汲取周邊‘活性’的黑洞,導致更大范圍的死寂。”
青芒試圖通過平衡器施加更強烈的“擾動”,卻發現那個基點異常頑固,其對規則變化的抗性極高,仿佛本身就代表著某種極致的“靜止”概念。強行干擾可能需要耗費巨大能量,并可能引發不可預知的時空塌陷。
就在守護靈們面臨兩面夾擊,疲于應付之時,莉亞節點那一直保持觀察和學習狀態的“概念網絡”,終于做出了第一次主動的、超出模仿范疇的行為。
它并未攻擊,也未逃離,而是……投射。
一道純凈的、不含任何立場的信息流,如同展開的卷軸,同時呈現在所有守護靈的意識中,甚至穿透了屏障,直接映射在青芒的感知里,也同樣出現在了“靜默之淵”保守派的監測屏幕上,以及那些潛伏的“修剪者”可能接收信息的頻道里。
這信息流并非語,而是高度凝練的、基于它長期觀察所建立的“模型”。
模型中清晰地模擬了三個場景:
其一,展示著“修剪者”邏輯的終極推演——為了絕對的“穩定”,不斷“修剪”所有波動,最終整個宇宙陷入一片能量最低、沒有任何變化與可能的絕對死寂。宇宙“平衡”了,但也“死亡”了。
其二,展示著諧律族保守派追求的“絕對平衡庇護所”的最終形態——一個不斷自我封閉、內部時間近乎停滯、拒絕一切外部交互的“宇宙囊腫”。它本身是“平衡”的,但其存在會不斷抽取周邊宇宙的活力,導致以它為中心的大范圍區域走向衰亡。
其三,則展示了守護靈們目前努力的“動態平衡”之路——一條充滿不確定性、需要不斷調整、伴隨著創造與毀滅、歡笑與淚水、永遠在風險邊緣行走的艱難道路。這條路無法保證永恒的“穩定”,但卻保留了無限的可能性。
這三個場景,如同三面鏡子,赤裸裸地映照出當前宇宙中三種主要力量所追求道路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