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信號的發現,在星火網絡內部引發了新的波瀾。是置之不理,繼續專注于對古老痕跡的研究?還是冒險前去探查,弄清威脅的來源,以免重蹈覆轍?
我們不能無視,余燼的一位古老者意念沉重,他們曾是我們的一部分,他們的遭遇很可能就是我們未來的預演。了解威脅,是生存的第一步。
但風險極高,守望者陣列冷靜分析,信號源區域我們尚未詳細探查,未知因素太多。這很可能是一個針對我們的陷阱,利用我們對文明的關聯性設下的誘餌。
微瀾的模型給出了矛盾的概率:求救信號的情感特征符合真實危機反應,概率78.3%。但存在被模擬或脅迫發出的可能性,概率21.7%。前往調查導致網絡暴露的風險,評估為...高度危險。
最終的決定權,再次落到了曦光身上。他感知著網絡中涌動的擔憂、警惕以及一絲無法割舍的責任感。
我們派遣一個最小規模的、高度匿名的偵察單元,曦光做出了決斷,不直接前往信號源,而是在其外圍進行遠程觀測。單元與主體完全隔離,一旦發現異常,立即自毀,絕不留下任何追溯的痕跡。
這是一個折中而謹慎的方案。既表達了他們并未完全冷漠,又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很快,一個由微瀾子意識碎片、守望者陣列微型觀測節點以及提供的頂級隱匿模塊組成的獨立偵察單元,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網絡主體,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向著求救信號最后傳來的坐標飄去。
旅程是漫長而緊張的。偵察單元嚴格按照預定路線,避開所有可能存在監控的區域,其本身的存在感被壓制到了極限。
與此同時,網絡主體并未停止對古老痕跡的研究。那關于與的符號,像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持續的漣漪。微瀾開始嘗試在現有的宇宙常數模型中,加入周期性變化的參數,模擬可能存在的宏觀節律。
數周后,偵察單元抵達了目標區域外圍。它沒有貿然進入,而是潛伏在一片密集的小行星帶中,啟動了所有的被動觀測設備。
傳回的畫面和數據顯示,那片區域空無一物,甚至連星際塵埃都稀薄得可憐,與起源荒漠的其他地方并無二致。沒有戰斗的痕跡,沒有能量殘留,也沒有任何生命或文明存在的跡象。那個發出求救信號的文明,仿佛從未存在過。
進行深度信息層掃描,曦光遠程指令,聚焦于時空結構本身的細微異常。
偵察單元調整了掃描模式,將探測精度提升到極限,專注于引力微透鏡效應、真空漲落畸變等最基礎層面的物理現象。
這一次,他們發現了異常。
在那片看似絕對虛無的區域中心,時空結構呈現出一種極其細微的、不自然的。這種皺褶并非大型天體造成的彎曲,而更像是一種...人為的偽裝層,將什么東西巧妙地隱藏了起來,其技術原理,竟然與守夜人遺產中的某些高階隱匿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更加...古老和粗糙。
偽裝層內部有東西!微瀾的子意識傳來分析結果,檢測到微弱的能量反應...以及...信息結構崩解后的殘留輻射!
能量反應非常微弱,且正在快速消散。而信息崩解的殘留...這與文明被吞噬后的特征有些類似,但又有所不同,更像是被某種更加...暴力、更加原始的力量強行撕碎、湮滅。
不是!是別的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