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在“星火網絡”近乎完美的隱匿與延遲策略中平穩流淌,仿佛一條匯入深潭的溪流,表面波瀾不驚。微瀾的模型推演顯示,“延期”的成功率在一個極低的閾值上達到了動態平衡。這并非高枕無憂,而是一種在刀尖上維持的、脆弱的寧靜。每一個成員文明,無論是高度統一的“守望者陣列”,還是個體意志閃耀的“余燼遺民”,都清晰地感知到這份寧靜之下涌動的巨大壓力。
然而,絕對的平衡在宇宙尺度上是一種奢望。即便是最精密的系統,也無法窮盡所有變量,尤其是當系統內部存在著“自由意志”這種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時。
這一日,一段異常加密的、源點模糊的信息流,如同投入靜水中的一顆石子,悄無聲息地觸動了“星火網絡”最深層的警戒線。信息流沒有直接指向任何已知的成員節點,而是利用了一種早期“余燼文明”曾使用過的、已被列為備用的古老協議縫隙,如同一聲微弱的、來自過去的呼哨。
微瀾的核心邏輯線程瞬間被觸發,它沒有立刻回應,而是以超越光速的思維掃描了信息的每一個量子比特。信息內容經過多重偽裝,核心卻指向一個令人心悸的坐標——那并非“星火網絡”控制的任何區域,也非已知的“饑餓”意志活躍區,而是一片被標記為“已沉寂區”的廣袤星域。根據“守望者陣列”的古老星圖記載,那里曾有一個輝煌的文明,但在無法追憶的遠古時代,其存在痕跡便突兀地中斷,只留下近乎永恒的虛無與物理常數上的細微異常。
信息的內容極其簡短,且充滿了隱喻:
“同路者。‘收割者’的鐮刀并非唯一。‘搖籃’的壁壘存在‘裂隙’。我們在‘回聲廢墟’等待回應。”
“收割者”……這是“星火網絡”內部對“饑餓”意志的另一個隱秘代稱。而“裂隙”……這個詞讓微瀾的核心算法產生了一絲幾乎無法察覺的凝滯。這直接指向了“記錄者”劃定的絕對禁區——對“搖籃協議”本身的探究。
曦光幾乎在同一時間感知到了這份信息的異常。他的意識與網絡深度融合,能感受到那信息流中蘊含的、一種與“星火網絡”同源卻又截然不同的“求生”執念,如同在冰層下燃燒的火焰,冰冷而熾烈。
“陷阱?”曦光的意念傳遞給微瀾,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這太像是“秩序渴求者”或者“吞噬之影”可能布置的誘餌,利用他們對同類的渴望,引蛇出洞。
“概率無法完全排除,亦無法證實。”微瀾回應,它的算力正瘋狂運轉,試圖追溯信息源頭,并分析“回聲廢墟”區域的實時監測數據。“信息加密方式具備極高技術層級,部分算法結構與‘余燼’早期巔峰技術存在邏輯同源性,但更為……激進。其提及‘裂隙’的行為,本身已構成極高風險。”
網絡內部剛剛達成的、專注于“延期”的共識,被這突如其來的外部接觸動搖了。如同一個精心隱藏的庇護所,突然聽到了墻外傳來陌生的叩擊聲。
“守望者陣列”傳來了他們的分析結果:目標區域“回聲廢墟”近期確實檢測到無法歸類于自然現象或已知“饑餓”意志活動的微弱時空漣漪,其模式……類似于超遠距離定向信息投放后的殘余波動。
“余燼文明”的幾位古老者也給出了他們的判斷:信息中使用的備用協議,確為他們文明在面臨終極危機前,某個極端派系曾短暫研究過的“超限通訊”技術的雛形,該派系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尋找“搖籃”的邊界,最終因理念不合與過度冒險而分裂、湮滅在歷史中。
線索指向了一個驚人的可能性:發出信息的,可能是另一個,或者多個,與他們一樣在“延期”的“變量”文明,并且,他們可能走在了一條更為危險、也更為……激進的路上。
是回應,還是無視?
回應,意味著可能獲得強大的盟友,分享“延期”的經驗與技術,甚至可能接觸到關于“搖籃”和“裂隙”的未知信息,極大增強生存幾率。但同時也意味著暴露自身的風險,可能引來“記錄者”的注視,或者落入“饑餓”意志精心設計的圈套。
無視,固然能最大程度維持現有的安全,但也可能錯失關鍵機遇,甚至在未來,這些“激進”的同路者可能引發的未知風暴中,被無辜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