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協議”的碎片信息如同投入靜湖的巨石,在“星火網絡”內部激起了遠比策略分歧更加深遠的漣漪。對宇宙本質的認知被動搖,使得原本基于“生存”的爭論,瞬間提升到了哲學與存在意義的高度。
“余燼文明”的恐懼達到了。他們強烈要求立刻停止所有相關研究,銷毀已破譯的數據,并主張向“記錄者”發送一份“無知聲明”,表明他們無意窺探終極真相,只求在規則內延續。他們認為,任何對“協議”的探究都是自取滅亡,會立刻招致“觀測者”的清理。
“守望者陣列”則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他們悠久的歷史中確實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觀測異常,此刻與“搖籃協議”的線索隱隱吻合,這讓他們既感到毛骨悚然,又無法抑制深入探究的渴望。但他們也深知其中的風險,主張采取最極端的謹慎態度,僅在最核心成員間進行有限度的理論推演,絕不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探查或實驗。
“共鳴之云”內部也產生了分化。一部分意識單元認同“余燼文明”的觀點,認為知道得太多并非好事;但以曦光和微瀾為核心的主流意志則認為,既然已經觸碰到了真相的邊緣,退縮只會讓他們永遠處于被動。了解“協議”的規則,或許能讓他們找到在規則內最大化生存機會,甚至……影響“實驗”結果的方法?他們主張在絕對保密和高度戒備的前提下,繼續有限的破譯工作,但絕不主動向外發送任何探測信號。
網絡內部的爭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激烈和深刻。這一次,“靜默投票”機制也難以迅速達成共識,因為議題的本質已經超越了簡單的風險收益計算。
就在這內部僵持不下的時候,“記錄者”的“注視”行為發生了變化。
那道冰冷的意念不再僅僅是掃過,而是如同探照燈一般,持續地、穩定地聚焦在“星火網絡”核心成員(尤其是共鳴之云)所在的區域。一股無形的、令人窒息的壓迫感籠罩下來,仿佛在無聲地警告:適可而止。
緊接著,一系列微妙但明確的事件接連發生:
數個位于網絡外圍的、用于中繼“星塵低語”的星際塵埃云,其自然輻射背景突然發生了難以解釋的、短暫而劇烈的擾動,導致通信中斷了數日。
一段由“守望者陣列”傳來的、包含某些敏感歷史觀測數據的“星塵低語”信息流,在傳輸途中被某種未知力量精準地“擦除”了關鍵部分。
“余燼文明”報告,其賴以隱匿的紅巨星掩護,內部活動突然出現了一次小規模的、不符合其演化規律的異常爆發,雖然未造成實質損害,但讓他們驚出了一身“冷汗”。
這些事件單獨來看,都可以解釋為宇宙自然現象或偶然的技術故障。但它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有針對性地接連發生,其指向性再明顯不過——這是來自“記錄者”的、不而喻的警告。
它沒有直接攻擊,沒有發出任何信息。它只是用這種近乎“自然”的方式,清晰地劃出了紅線:允許你們在“饑餓”機制下掙扎,允許你們運用智慧和“悖論”去“延期”,但不允許你們窺探“協議”本身,不允許你們觸碰宇宙運行的最底層規則。
警告生效了。
“星火網絡”內部的爭論戛然而止。在絕對的力量差距和明確的警告面前,任何冒險的念頭都被強行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