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并進的策略讓聯盟如同同時下兩盤棋的棋手,精力被拉扯到極限。一邊是遙遠星域中若隱若現的神秘航跡,另一邊是近在咫尺、步步緊逼的數據索取。
一、迷蹤的航跡與“逆熵”的疑云
對未知航行器的追蹤陷入了困境。那顆被利用的脈沖星已徹底熄滅,失去了探測能力。而“織網者”網絡雖然覆蓋廣袤,但其對那片區域的掃描似乎并未特別聚焦于這道極其隱匿的航跡,或許是其技術路線確實迥異,難以被“織網者”的常規協議識別。
就在線索即將中斷時,微瀾在一次對歷史數據的回溯中,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她將這道航跡的時空擾動模式,與遠古“逆熵構造體”留下的、幾乎消散的“存在宣告”信號進行了比對。
存在高度相似性!
并非完全一致,但其核心的規則編碼邏輯與能量運用方式,存在著明確的同源特征!這個未知的航行器,其技術很可能源自,或者至少與那個早已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的、掌握了對抗熵增技術的“逆熵構造體”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是“逆熵構造體”的后裔?還是找到了其遺產并加以發展的其他文明?他們此刻深入“破碎回廊”那樣的險地,目的何在?是尋找先祖的遺跡,還是……在執行某項未盡的使命?
這個發現,為那道迷蹤的航跡蒙上了一層更加神秘而厚重的面紗。
二、象限的“問卷”與凈土的“答案”
與此同時,“沉默象限”對數據的需求變得更加具體和具有“攻擊性”。它不再僅僅是索取觀測報告,而是開始向“織網者”網絡發送一系列結構復雜的“邏輯推演問題”:
·“如目標‘信息凈土’采取最高強度規則防御,估算其能耗峰值與持續時間。”
·“模擬‘規則真空區’在受到特定頻率規則沖擊下的崩潰概率。”
·“分析新生文明‘技術奇點’觸發條件及后續發展路徑預測。”
·“評估未知航跡(指聯盟發現的)所屬文明威脅等級,基于其與‘逆熵構造體’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