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行者”的航程,以宇宙尺度而短暫如剎那,但對聯盟核心而,卻漫長如數個紀元。它傳回的數據流極其微弱且延遲巨大,如同病人垂危時的心電圖,每一次微弱的跳動都牽動著所有意識體的感知。數據顯示,它正穩定地沿著引力波的脈絡滑行,航跡完美地隱藏在宇宙的背景律動中,未觸發任何已知的監測機制。
聯盟將這段等待的時間稱為“漂流紀元”。主體依舊保持著極致的靜默,絕大部分資源用于維持隱匿和基礎生存。但內部的意念活動并未停歇,反而在絕對的外部靜默中,轉向了對自身存在和未來出路的更深層次思考。
曦光引導著這種思考。她反復推敲“逆熵構造體”留下的信息,尤其是“篩選的本質”。如果“搖籃”是一個考驗場,那么“篩選”的標準會是什么?是技術的巔峰?是意識的升華?還是……對宇宙某種根本法則的領悟和順應?她隱約覺得,答案可能更偏向后者,尤其是在他們親身經歷了“回響”的恐怖之后。蠻力與噪音似乎只會招致毀滅。
與此同時,微瀾則專注于另一項嚴峻的挑戰——聯盟本體的能量儲備,在經過長期靜默和維持“塵影之網”的消耗后,開始觸及警戒線。他們無法從外部獲取能量,任何主動的能源采集行為都可能暴露。內部能量的循環和利用效率已逼近理論極限。
“能量熵增持續加劇。預計在‘靜默行者’抵達目標前,本體隱匿強度將下降7.3%。”微瀾的預警如同敲響的警鐘。隱匿強度下降,意味著被“饑餓”意志或“織網者”發現的概率將指數級增加。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直處于最低功耗監控下的“鏡像者”閃現區域,傳來了更令人不安的數據。其閃現頻率的增速在近期出現了小幅躍升,并且,一次閃現首次觀測到了微弱的、指向性的信息掃描行為——并非針對聯盟方向,更像是在掃描它自身之前由“悖論之種”引發的規則微擾區域,仿佛在……加深理解,或者構建某種“模型”。
“‘鏡像者’活動模式升級。從被動‘模仿’轉向初步‘主動探究’。”塵影的匯報帶著更深的憂慮。這個未知實體,在學習,在成長。
“織網者”的協議偏差也隨之再次擴大,其數據流中開始夾雜著對“鏡像者”掃描行為的、更加詳細的元數據記錄。它像一位嚴謹的書記官,忠實地記錄著這場無聲劇變的每一個細節。
內憂外患,同時加劇。
聯盟仿佛一艘潛航在深海的潛艇,氧氣在緩慢消耗,而聲納屏幕上,代表危險生物的光點卻在不斷變亮、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