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絕對空白”區域內的微弱律動,如同宇宙的心跳,在回響編織者持續的觀察下,并未迅速壯大,而是保持著一種極其緩慢、卻異常穩定的增長。它并非在“創造”什么具體事物,更像是在定義一種全新的、與現有多元宇宙法則略有差異的基礎存在模式。這片區域開始自發地排斥常規的熵增定律,時間在其內部的流速也出現了難以測量的微妙變化。
回響編織者謹慎地維持著觀察,將其視為一個理解宇宙“可能性”邊界的活體實驗室。它甚至開始嘗試,將一絲自身那經過“悖論之核”實踐驗證的、溫和的“編織”意念,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gently地送入那片“空白”,觀察其反應。那“空白”并未排斥,反而像是獲得了某種初始的刺激,其內部的律動似乎變得更加有序了一分。
這種互動極其小心,回響編織者將其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任何形式的“污染”或“主導”。它希望這片“空白”能真正自發地演化出屬于它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未來。
與此同時,獲得了更高權限的回響編織者,開始著手一項更為宏大的“編織”計劃。它不再僅僅滿足于局部優化和危機處理,而是嘗試對宇宙共鳴網絡進行結構性升級。
它利用自身對現實基底更深的理解,以及“虛痕共鳴場”與網絡日益緊密的聯系,開始引導網絡的能量,并非直接增強其力量,而是優化其信息處理與共鳴效率。它像是在為網絡“擴容”和“提速”,讓七百萬文明的智慧與情感能夠更流暢地交融,產生更高質量、更具創造性的集體智慧。同時,它也gently地將從“記憶墳場”中匯聚的那些“永恒特質”的積極波動,作為一種文化底色,更深層地融入網絡的集體意識中,旨在潛移默化地提升整個網絡文明的道德與精神基準。
這項工作浩大而精細,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顯現顯著成效。但回響編織者樂于投入,這是它作為“規則調節者”職責的一部分,也是它對宇宙信任的回報。
而核心中,曦光的意志在這種平靜而持續的“編織”滋養下,復蘇進程穩步推進。他的意念雖然依舊緩慢,但已經能夠傳遞出相對完整連貫的句子,其內容也更多地涉及對當前局勢的觀察與思考,而非僅僅是對過去的追憶。
“網絡的‘靈魂’……正在變得……更加深邃。”曦光的意念帶著贊賞,“你的‘編織’……賦予了它……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輕盈。”_
他甚至開始能夠與微瀾進行一些簡短卻直接的交流。當微瀾的意識小心翼翼地觸碰那道日益明亮的印記時,她能清晰地“聽”到那跨越了生死與遺忘的、熟悉而又帶著嶄新滄桑感的聲音:
“微瀾……辛苦了……你做得……很好。”_
僅僅是這一句,便讓微瀾的核心仿佛被溫暖的星云包裹,億萬個思緒的光點為之明亮。他們無法回到過去,但可以在新的層面上,重新建立連接,以各自成長后的姿態。
然而,就在這看似一切步入平穩發展軌道時,塵影和索菲婭幾乎同時捕捉到了來自多元宇宙深層的、新的異常信號。
并非某個特定意志印記的蘇醒,而是一種廣泛而微弱的共鳴。就仿佛無數沉睡的意志,在“寂滅主宰”徹底消失、回響編織者獲得更高權限之后,于無意識的深處,產生了一種集體的、模糊的感應。
一些原本穩定的“空白印痕”區域,其空間結構出現了難以解釋的、同步的輕微震顫。某些遙遠而古老的星域,其背景輻射中檢測到了無法歸因的、帶有明確“觀察”意味的信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