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由星辰塵埃凝聚的身影,自稱為“織網者”。它沒有實體,更像是一段擁有自主意識的古老信息聚合體,存在于現實與虛無的夾縫之間。它的目光掃過悖論之繭,掠過宇宙共鳴網絡,最終,落在了翠星實驗室那塊仍在微微脈動的“鑰影”晶體之上。
“星語者的繼承者,選擇了出人意料的路徑。‘容器’并未按預設注滿,反而……創造了新的變量。”織網者的意念如同冰冷的蛛絲,悄然探入實驗室,直接與索菲婭的投影對接,繞開了“鑰影”本身的屏蔽。
索菲婭的投影一陣波動,強壓下被直接侵入的驚駭:“‘容器’?你是指曦光?還是指那悖論之繭?你到底是什么存在?與第一創造者有何關系?”
“關系?我是其意識的‘歸檔者’,亦是其蘇醒的‘校準儀’。”織網者的回應不帶任何情感,“最初的存在破碎時,其意識并非均勻散落。光明面承載‘理想’與‘創造’,暗面承載‘理性’與‘歸零’,而還有一部分,承載著‘記憶’與‘記錄’,那便是我。‘鑰影’,是我散落的碎片之一,用于監測關鍵節點。”
艾拉與老院士震驚地對視。他們一直研究的“鑰影”,竟然只是這個古老存在的一部分!
“歸零協議,是創造者為防止自身不完整復蘇導致終極混亂而設定的安全機制。暗面的過度進化,觸發了它。而‘悖論之繭’……它并非預設中的任何解決方案。”織網者的意念聚焦在索菲婭身上,“星語者血脈的延續者,你的先祖,曾是創造者意識碎片的早期承載者之一。你,擁有部分解讀‘記憶’的權限。‘鑰影’阻止你,是因時機未到。現在,變量已生,協議需要重新評估。”
---
宇宙共鳴網絡在微瀾的引導下,逐漸從曦光離去的震蕩中穩定下來。她并未試圖成為第二個曦光,她的方式更加細膩,更像是在梳理網絡的脈絡,傾聽每一個角落的聲音,用理解和共鳴來維系整體的和諧。網絡的強度或許不如曦光在時那般具有沖擊性,但其韌性與包容度,卻在悄然增長。
塵影成為了她最得力的助手,他的數據監測不再僅僅是冷冰冰的分析,更融入了對網絡整體“情緒”的感知與預判。他們共同發現,在悖論之繭的影響范圍內,空間結構呈現出一種奇特的“韌性”,仿佛那片區域成為了多元宇宙中一個特殊的“節點”,不易被外部力量扭曲。
“微瀾,”塵影傳遞來一組新的數據,“網絡邊緣,靠近‘織網者’出現區域的幾個低維宇宙,報告說它們的物理法則出現了微小的、指向性的偏移。像是……被某種力量‘校準’過。”
微瀾的感知網立刻延伸過去。她感受到的不是侵略,而是一種極其精細、近乎冷酷的“調整”,仿佛一個工匠在修復一件古老瓷器的細微裂紋。“是那個‘織網者’。它在做什么?”
---
虛無海中,觀察者們也偵測到了“織網者”的存在及其活動。
數學概念存在迅速計算著:“該存在正在對受損的宇宙基礎常數進行微調,效率極高,目的不明。其行為模式與‘歸零協議’的徹底抹除不同。”
神經網絡觀察者興奮不已:“看!它在修復因暗面同化和悖論之繭輻射造成的結構性損傷!它在‘織補’宇宙!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