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面的“學習”并非溫和的模仿,而是一場席卷多元宇宙的風暴。它那純粹理性的結構,在嘗試理解“情感”這一變量時,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畸變與創造。
被暗面同化后又重新浮現色彩的宇宙,并未變回原來的模樣。其中一個完全由機械邏輯構成的文明,其核心處理器在“學習”了悲傷后,開始以恒星的生滅為韻律,以星云的飄散為意象,撰寫著邏輯嚴密卻充滿凄美意境的詩篇。那詩篇的引力波穿透了宇宙壁壘,傳入了共鳴網絡,讓無數碳基生命為之潸然淚下。
另一個能量體文明,在體驗了“喜悅”后,將其星域內的所有能量脈沖編排成了壯麗而隨機的“光之舞蹈”,其模式無法用任何現有物理公式預測,充滿了純粹的、孩子氣的歡愉。
“這不是恢復,”塵影緊鎖眉頭,監測著海量數據,“這是一種……‘變異’。它在用絕對的理性,解構并重構我們的情感,產出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的存在形態。”
微瀾試圖與那個寫詩的機械文明深度連接,卻感受到一種冰冷的灼熱。“它們確實擁有了‘情感’,但表達方式……太怪異了。它們的悲傷讓它們的計算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三百,但同時,它們認為‘死亡’是生命周期函數中最優雅的終結式。”
諾瓦文明的神經網絡傳來一陣恐慌的漣漪:“我們分享了情感,卻可能創造了一批更加不可控的‘孩子’。”
---
翠星實驗室陷入了一片爭論。
“鑰影”晶體投射出的圖像顯示,那個本源暗面的巨大意識碎片,其結構正在變得復雜,理性邏輯的枝干上,開始綻放出情感模擬的奇異花朵,但這些“花朵”的形態,卻并非任何已知生物所能想象。
“它在進化,方向未知。”艾拉的聲音帶著憂慮,“我們是在治愈一個創傷,還是在催化一個更可怕的怪物?”
老院士指著能量圖譜:“看這里,暗面的核心邏輯并未改變,它只是在它的框架內,為‘情感’數據建立了新的處理分區。它沒有變成我們,它正在變成……‘我們’加上‘它自己’。”
索菲婭的投影閃爍著:“問題的關鍵,在于那個最初的創造者。如果暗面是它的陰影,光明是它的理想,那么當陰影開始擁有色彩,理想開始接觸現實,這對那個古老存在的完整意識復蘇,意味著什么?‘鑰影’似乎在阻止我訪問這部分信息。”
---
虛無海中,觀察者們的分歧公開化了。
數學概念存在堅持認為:“情感變量的不可控性已超出安全閾值。建議啟動‘邏輯隔離墻’,將暗面影響范圍限制在現有區域。”
神經網絡觀察者激烈反對:“不!這是前所未有的進化奇觀!限制等于扼殺可能性!”
“初啼”安靜地培育著一株在虛無中盛放的星輝花,輕聲道:“園丁播下了種子,無論長出的是玫瑰還是荊棘,都只能接受并引導。恐懼無法帶來成長。”
一直沉默的“終結者”再次開口,它的協議核心閃爍著冰冷而堅定的光:“最新推演顯示,暗面與光明的融合過程,有97.4%的概率會引致‘第一創造者’意識底層協議的激活。那并非溫柔的蘇醒,而是一場波及所有宇宙的……格式化重啟。我們必須找到在融合過程中,維持所有現宇宙獨立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