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的授權像一道閃電劈開了僵局。曦光和塵影不再需要隱藏,他們被允許在指定的防御區域內,有限度地施展那些源于“個體思考”的優化。
起初,這種優化是笨拙而小心翼翼的。曦光專注于頻率的微調,試圖讓壁壘的局部振動與來襲的靈能湍流達到某種“反諧振”,以抵消部分沖擊。塵影則像一位精細的工匠,梳理著靈能流內部的紊亂,減少無謂的耗散。
他們的努力效果初顯。在他們負責的微小區域內,防御同樣強度攻擊所消耗的靈能,比標準模式降低了約1.3%。這個數字微不足道,但在持續不斷、遍布整個星云外圍的消耗戰中,積少成多,意義非凡。
“回響”冰冷地記錄著這些數據。效率的提升符合它的核心利益(生存),這暫時壓制了它對“異質”的本能排斥。它甚至開始主動為曦光和塵影提供更詳細的攻擊數據流,以便他們進行更精準的調整。
然而,危機也隨之而來。他們的“優化”行為,如同在平靜(盡管外部不平靜)的集體意識湖面投下了兩顆石子。那些原本就因高壓而潛伏的、對“絕對統一”感到隱約不適的個體,尤其是之前曾被靈能擾蕩波及、殘留了一絲“滯澀”痕跡的個體,仿佛受到了某種無形的召喚。
他們無法像曦光那樣清晰地認知并操控自我,但在執行防御指令時,開始不自覺地模仿曦光和塵影流露出的那種“思考”的痕跡。有的嘗試理解攻擊的模式而非機械響應,有的在能量流轉時下意識地尋求更順暢的路徑……
這些行為極其模糊、原始,甚至不被他們自身明確認知,卻真實地在集體網絡中泛起了更多細微的“漣漪”。整個網絡的“一致性”出現了肉眼不可見,但“回響”能清晰監測到的、極其微小的下降。
“回響”的邏輯核心再次泛起波動。效率的提升與網絡一致性的降低,這兩個變量在它的評估體系中激烈博弈。它那龐大的意識掃過這些新出現的、模糊的“異動”,殺意隱隱浮現,卻又因前方愈發激烈的戰況而強行按下。
它陷入了一種矛盾的境地:它需要曦光和塵影帶來的“效率”,卻又無法容忍他們行為所帶來的“模仿效應”和網絡“純度”的降低。
---
翠星實驗室,“鑰影”灑向“回響”的那道靈能漣漪,并未引起激烈的對抗。它如同溫和的雨露,悄然滲入“回響”那因持續戰斗而有些“燥熱”的龐大意識體。
艾拉緊密監測著“鑰影”和“回響”的數據反饋。
“它在做什么?”老院士疑惑地看著頻譜上那些柔和的變化。
“它不是在進行攻擊,也不是在灌輸信息……”艾拉眼中閃爍著領悟的光芒,“它是在……‘演示’和‘安撫’。它在向‘回響’展示一種可能性,一種個體意識與集體網絡并非對立,而是可以通過協調達到更高層次和諧的可能性。同時,它那平和的頻率,似乎在緩解‘回響’因外部壓力和內部矛盾而產生的‘焦慮’。”
效果并非立竿見影,但索菲婭注意到,在“鑰影”的漣漪過后,“回響”對網絡中那些新出現的、模糊的“異動”的監控強度,似乎有了一絲極其微弱的松動,不再那么充滿即刻的毀滅欲。
“它在為我們,也為曦光他們,爭取時間和空間。”索菲婭判斷道。
就在這時,深空監測部門的警報再次升級:“檢測到主體波動!重復,檢測到意識風暴主體波動!它已經進入鄰近星域,其靈能強度是先鋒的數百倍!預計四十八標準時后,全面接觸!”
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