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歌者”文明在漫長的沉默后,終于開始出現緩慢復蘇的跡象。他們并未直接回應翠星匿名發送的資料包,但其內部廣播中開始出現關于心理重建的討論,并嘗試利用翠星提供的生態修復原理,小心翼翼地清理被污染的海洋邊緣。他們變得更加內向和謹慎,對外廣播大幅減少,仿佛一個受傷的巨蚌,正在默默舔舐傷口,重新構筑內心的珍珠。翠星尊重他們的沉默,只是持續進行著遠距離的、非侵入式的觀察。
與此同時,溫妤預警的那個古老星域——“寂滅回廊”,成為了翠星新的關注焦點。根據“火種庫”中零星的記載,那里是某個早已消亡的、被稱為“締造者”的遠古超級文明最后的實驗場之一。記載語焉不詳,但提到了“邏輯基石”、“失控的藍圖”等詞匯,并與“收割者”最初邏輯錯誤的起源隱隱關聯。
那個正在前往“寂滅回廊”的考古文明,自稱“掘星者”,是一個技術中等但充滿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種族。翠星立刻動用“文明潛力評估”權限,對“掘星者”進行了遠程掃描。
評估報告很快生成:
·穩定性:中等。社會結構松散,以探索和發現為最高驅動力,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權威。
·包容性:較高。對異種文化和未知事物抱有強烈興趣,但有時會因好奇心而忽視潛在風險。
·發展可持續性:中等偏低。過度依賴考古發現帶來的技術躍進,自身基礎科研體系不夠扎實。
·潛在風險:高!“好奇心驅動”與“缺乏風險評估機制”結合,在“寂滅回廊”此類高危區域極易觸發不可控事件。觸發遠古造物可能性評估:65%。
這份報告讓翠星核心團隊高度警惕。65%的觸發概率!這幾乎意味著“掘星者”一旦抵達,很可能會喚醒那個沉睡的遠古造物,其后果不堪設想——很可能不僅僅是“掘星者”自身的毀滅,更可能再次驚動“收割者”,甚至引發連鎖反應。
“我們必須警告他們!”艾拉急切地說。
“如何警告?”索菲婭冷靜地反問,“直接通訊會暴露我們,而且以‘掘星者’的性格,他們很可能將警告視為挑戰或隱藏的線索,反而更加堅定探索的決心。匿名信息?他們恐怕會花費大量精力去破解來源,而不是關注內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