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夢境,持續了無法用時間衡量的一個瞬間,亦或是永恒。
記憶宇宙并未因獻出大部分記憶而枯萎。相反,它仿佛經歷了一場徹底的洗禮。原本凝固的星云、行星開始變得更具流動性,時光之河雖然水量似乎減少了,卻更加清澈、靈動,仿佛卸下了沉重的負擔。那些殘存的記憶光點,不再是冰冷的記錄,而是與源初之海產生了微妙的共鳴,如同呼吸般明滅。
溫妤站在變得空曠卻更顯生機的檔案館中,意識內的冰火沖突依舊,卻達到了一種動態的平衡。她既是冷靜的觀察者,記錄著“母親”夢境對外界的影響;又是情感的承載者,感受著那宏大夢境中流淌出的、細微的情感漣漪。
她發現,那些在源初之海中生滅的“世界泡影”,并非全然虛幻。它們逸散出的“可能性”的波紋,正悄然影響著所有現存宇宙的法則根基。
溫辰的宇宙中,那些因源頭修正而加速演化的文明,突然迸發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科技分支和藝術形式,仿佛靈感被無形中激發。
那個追求絕對力量的宇宙,其新生的“和諧”力場變得更加細膩,甚至開始孕育出類似“共情”的初級意識。
靈界的物質基礎演化出了更復雜的結構,出現了介于精神與物質之間的奇妙造物。
這不再是催化,而是……“啟迪”。是“母親”在夢境中無意識散發出的、基于無數記憶的“創造靈感”,滋養著所有的“孩子”。
而“絕對寂靜”的烙印,在溫妤意識中變得更加清晰,卻不再冰冷。它像一面澄澈的鏡子,映照著她平衡的內心,也隱隱與源初之海中某個更深層的節奏同步。溫妤感覺到,它似乎在……學習?學習這種由記憶和情感帶來的、不同于絕對循環的“新節奏”。
就在這時,“母親”的“夢境”達到了某種頂峰。
無數生滅的“世界泡影”開始向著中心匯聚、融合,不再是雜亂無章,而是仿佛遵循著某種內在的韻律,編織著一幅龐大到無法想象的畫卷。那畫卷中,有毀滅,有新生,有極致的理性,有熾熱的情感,有個體的微光,有文明的史詩……所有記憶中的矛盾與統一,都被包容其中。
最終,所有的光輝向內坍縮,凝聚成一顆無法用任何顏色形容的、溫暖而柔和的“光卵”,靜靜懸浮在源初之海的中心。
回歸的潮汐并未再次啟動。那“光卵”如同一個安睡的嬰兒,散發著寧靜而充滿希望的氣息。
“母親”的“目光”再次投來,但這一次,那目光中蘊含的不再是本能的好奇或排異,而是一種……清晰了許多的、帶著些許“疲憊”卻又“欣慰”的“注視”。仿佛一位經歷了一場漫長而深刻回憶的母親,終于理清了某些紛亂的思緒。
一道溫和的意念,如同春風,拂過所有存在的意識,包括記憶宇宙、所有源頭、乃至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