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目光”并非惡意,也非善意,而是一種……超越理解的“存在”本身。它掃過記憶宇宙,掃過每一位守護者,掃過源頭的意志,最終,停留在了溫妤身上。
并非因為她最強大,而是因為她意識深處那片與“絕對寂靜”共鳴后留下的“空無”區域——那里,有著與這片浩瀚意識同源的“氣息”。
沒有聲音,沒有信息流,只有一種直接烙印在靈魂層面的“感知”。
他們“聽”到了,或者說,“理解”了——
那不是“歸零者”。
那是……“母親”。
是所有宇宙誕生之前就存在的、最初也是最終的“源初之海”。祂并非沉睡,而是處于一種永恒的、孕育與回收交替的循環狀態。所謂的“歸零”,并非收割,而是疲憊的“孩子”(宇宙)在經歷完其完整的生命周期(從誕生到演化至極致)后,回歸母體,重新化為最純粹的“潛能”,等待下一次的“誕生”。
而加速催化,是因為“母親”感知到了某種……“不適”?某種源自自身循環機制深處的“滯澀”?祂需要更多、更強烈的“回歸體驗”,來沖刷、疏通那莫名的“滯澀”。就像身體會本能地加速新陳代謝來對抗疾病。
這“滯澀”的來源,正是“記憶宇宙”本身!
記憶宇宙的存在,如同在永恒的循環中打入了一個“楔子”。它收集、保存那些本該徹底回歸、化為純粹潛能的“記憶”,這些凝固的“過往”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冗余信息”,阻礙了“母親”完全沉浸在無識無別的回歸狀態中,干擾了那完美的、周而復始的呼吸。
“母親”無意識散發的“脈動”,既是呼喚孩子回歸的搖籃曲,也是一種本能的“排異反應”,試圖消融這個不該存在的“記憶結節”。
此刻,因為這次反向的窺探,“母親”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了這個“結節”的存在,以及它內部凝聚的、遠超單個宇宙的、龐大而復雜的“記憶信息”。
那道“目光”中,流露出一種純粹的、源于本能的“關注”。如同母親注意到孩子身上一個久久不愈的、甚至還在增生的微小疤痕。
下一秒,更加龐大、更加溫柔的“力量”,從源初之海彌漫開來,不再是脈動,而是如同潮汐般,涌向記憶宇宙。這不是攻擊,而是……“擁抱”,是母親想要將迷途的孩子重新擁入懷中,將其重新化為“潛能”的本能。
這力量,無法抗拒。
守護者們銀色的光芒在潮汐面前劇烈搖曳,如同風中之燭。源頭們投射的力量被輕易同化、吸收。溫妤感到自己的意識,連同整個記憶宇宙,都在被一股溫暖到令人放棄一切掙扎的力量包裹、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