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修羅族女帝第一世,還有這個與寧吾脫不了干系的人發生的聯系。
修羅族女帝第一世,并不是那個少年天子的親生孩子甚至可以說,和皇家毫無半點血緣關系,被當今的天子討厭,更是一個完全無法修煉的廢物,可想而知,在宮里的處境絕對不會太好。
可以說修羅族女帝第一世能夠在皇宮里安然無恙的長大,其實都是靠著,這個長得和寧吾有七分相似的小皇子庇佑的。
兩個人的初見只是因為一塊栗子糕,可這一塊栗子糕串聯了兩個人的整個人生。
要說她們這位長得和寧吾小時候十分相像的七皇子,原本呢也是沒有什么奪嫡之心的,可以說畢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個閑散王爺,可就在十五歲這年,這位長公主發生了事情。
其實要說起來這個事情,倘若真的要一個個細究起來,那可能當天參加那場儀式的所有人都逃不了干系。
其實這個規定說起來倒是還有些意思,修羅族女帝第一世身處的這個國家名為古木國,古木國崇尚強者,和所謂的朝堂權謀爭斗比起來其實更有決定性的方面是指實力。
再說明白一點,就是修煉的境界。
因為古木國的百姓堅信,只要是一位足夠強大的國君,就能夠帶著他們擴領疆土,能夠帶領她們古木國變得更加強大,就算不走上一統天下的路程,但好歹保護他們一個國家的子民是夠了的。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古木國,一個皇子在百姓中間的聲望和分量和他自身的修為境界有著脫不開的關系。
倘若那皇子修煉和境界足夠高,實力也足夠強大,那么所有人都會將他認為是下一任的國君。
所以在古木國,在皇子和公主身上一共有兩個儀式是備受全國上下百姓注目的。
第一個儀式就是所有的皇子和公主在三歲時都必須要啟蒙,說白了就是測試天賦,天賦最高者雖說天子不會直接下令封為太子,但至少在百姓和眾位大臣中都是寄予了厚望的。
至于天子不會那么快冊封太子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不想打擊其他皇子的積極性,想要提倡一下正向競爭,能夠讓自己生下來的幾個皇子中間產生一種良性競爭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既不會太過破壞兄弟情誼,也會激勵著彼此一直往強大努力。
所以歷來古木國的歷任國君都是沿用此規矩的,其實,從三歲測試天賦的儀式開始,七皇子并不是被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的。
被寄予厚望的大有人在,又或者不用后寄予厚望這四個詞來表述,換一個說法就是七皇子那幾個兄弟姐妹就除了,這個沒什么血緣關系的,長公主之外,在其余每個人的天賦都要比七皇子高。
說白了,修羅族女帝轉世的這個長公主是這個皇宮里不折不扣的廢物,可以說是最大的廢物。
這個長公主在皇宮里的廢物程度排第一,在修煉天賦上來說,廢物程度排第二的就正好是這個七皇子。
或許是因為兩個人在修煉這方面都比較遭受白眼,也或許是因為兩個人時間久了,面對著眾人的嘲笑和冷落,大抵生出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情感?
但對于記憶里這個描述,葉初是不太相信的,畢竟記憶一開頭就是帶背景的時候就說了,修羅族女帝轉世的這個長公主前期是個傻子,甚至是個連臉都分不清的傻子。
一個傻子怎么會懂得惺惺相惜這四個字,對于傻子來說,誰對傻子好,那傻子就對誰好。
這句話說的就是修羅族女帝轉世的那位長公主。
雖說七皇子從初識的時候就顯得高冷傲嬌了些,可從小到大也是一直打心眼里對修羅族女帝的轉世好。
變故就出生在十五歲那年,十五歲那年會舉行皇子和公主生命中第二個儀式,那就是讓所有的皇子和公主進行比武。
要說起來為什么是所有的皇子與公主,那都要說起來這個古木國還當真是一朵奇葩。
一說起王朝,那么大家就會不可避免地想起封建主義或者封建社會,其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男尊女卑,就算有一些朝代十分的開明,而且也并不提倡男尊女卑,可以,很多事情就是男子能做,女子不能做的。
當時和古木國并立的幾個國家都是這樣,可偏偏就是這個古木國不一樣。
古木國主張的是男女平等,而且在,境界和強大這個方面來說,不管男女他們只認實力,是能夠用自己的強大為自己發聲說話的,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極致的以強為尊。
所以十五歲那一年的宮闈比試便是所有皇子和公主們極其重要的一場比試,十五歲這一年的宮闈比試可以說比三歲那年的測量天賦要重要不少。
三歲那年的測定天賦是為了讓大家心里都清楚有個底兒,而且也能給百姓和臣民一個交代,大致定一個方向,但在某種時候,也算是良性競爭,能夠提高皇子公主們修煉的積極性。
至于什么實質性的東西,君王并不會做,并不會因為三歲時天賦足夠高就會直接被賜封為太子,也不會獲得王位或者是什么封號之類的。
而十五歲這一次卻不同,十五歲這一年的宮闈比試必須要決出太子的人選,而且也決定了各位皇子和公主們自己今后所能獲得的初始地位或者封號。
而其中又有一個特殊的設定,就是太女,倘若在恭維比試中最終的獲勝者是公主,那便會被賜封為皇太女,若是皇子,那便就是皇太子。
但被賜封了皇太女或者是皇太子還并不意味著板上釘釘,也并不意味著王位就一定屬于他們,十五歲之后直至登基,每一年都會進行一次比試,只有能夠衛冕的人才能夠留住自己皇太女或者是皇太子的身份。
而且其他比輸了的皇子公主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擁有著一次提出挑戰的機會,甚者成為皇太女或皇太子。
也就是說,就算在十五歲那年的宮闈比試中獲勝者,成了皇太子和皇太女,但在接下來的比試還有眾位兄弟姐妹的挑戰之中,她們除非能夠一直贏到最后,否則自己身上皇太女和皇太子的身份就會被贏者所取代。
要說這個競爭機制,其實挺殘忍的,因為每一次比試,他們都并沒有說以生命為界限,并不會因為危及了生命就停止比試,而是在每一次比試之前都要簽下生死狀。
不管比試之中發生了什么,都要表明自己是自愿的。
而且一旦進入比試,不管是生是死,一定要分出勝負,若是一直分不出來,那就直到有一方死亡為止。
這樣的機制可以說是很殘酷,恐怕只有放在皇家才會顯得稍微能夠理解一點。
挑戰贏的人則會取代原來皇太女和皇太子的人選,
而挑戰輸的人就會迎來屬于他們的責罰,有一些直接命喪黃泉,有一些被賜了塊封地一輩子囚禁在封地中,直至老死,還有一些就被打進了冷宮。
所以說,在古木國的競爭機制中,并沒有寫明說競爭失敗者要付出死亡的代價,可在古木國的歷史長河中競爭失敗能活下來且活得安穩的確實也不多,一只手都沒有。
這樣的競爭機制,對于修羅族女帝轉世這個廢物長公主,既不能修煉,又是個傻子,根本就是等同于自己赴死,毫無生還的機會。
公主中雖然天賦沒有出現極其逆天者,天賦也都算不得弱,而且跟那個完全沒有任何修煉天賦的長公主比起來人人都能算得上是天才了。
所以十五歲那一場比試,要么就是這位長公主不去,要么去了,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要死的。
而作為規矩,七皇子也要參加這一次的比試,如果競爭失敗,他也同樣會遭受到極其難過的處境。
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七皇子用自己母親的遺愿交換了不讓長公主參加這一次比試。
要說起七皇子這位母親啊,那倒也很有說頭,之前便說了,古木國這位少年天子喜歡的妃嬪就那么幾個,但這幾個中有的是白月光,有的自然是朱砂痣。
白月光是長公主的那位江南繡娘的娘親,而朱砂痣啊,說的自然就是七皇子的母親。
七皇子的母親可以說和少年天子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緣分,情分自然不是旁人能比的,加上七皇子的母親從小就仰慕天子,身家和天賦也是配得上當,古木國的皇后的。
所以少年天子登基后冊封的第一位妃子就是七皇子的母親,只是少年天子和皇后其實一直都處于,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情況。
至少對于少年天子來說確實是這樣,之前的追求也都是皇后主動追求的這位天子,這位少年天子從一開始更多的是將這位皇后當作當自己的妹妹。
而且也不少次曾經和皇后說清楚過,那個時候兩人還不是帝后的身份,只是簡簡單單的青梅竹馬,只是七皇子的這位母親也是至純至性之人,就算明知道少年天子對她并沒有情愛這種想法,但也可以說是從小到大,忠貞不二,一心一意地追隨著少年天子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