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著陸時那輕微的震動,仿佛也將劉曉藝心中最后一絲漂泊感震落。
踏上故鄉土地的那一刻,混合著潮濕空氣與熟悉氣息的風撲面而來,她深深吸了一口氣,那是一種名為“家”的味道。
“曉藝!這里!”劉媽媽激動地揮舞著手臂。
劉爸爸也快步上前,接過了她手中沉重的行李箱。
劉曉藝順利回國,父母也早早在機場等她,女兒的歸來讓他們高興又欣慰。
劉媽媽親昵地拉著女兒的手,上下打量著,眼眶瞬間就紅了:“囡囡瘦了,瘦了好多!在外面是不是都沒好好吃飯?”
劉曉藝笑著挽住劉媽媽的手臂:“媽,沒瘦多少,就是更結實了。國外學習實踐多,運動量大嘛。”
在回家的車上,父母關切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劉媽媽心疼地摩挲著女兒的手:“你看你這手,都沒什么肉了。
你這兩年都因為進修實習課程,假期都沒有回來,埋頭努力,還變瘦了很多,身上的肉也因為國外實踐課程的奔波少了很多。是不是光吃那些漢堡薯條了?那些沒營養。”
“才沒有呢,”劉曉藝笑著解釋,“我們在國外也沒有一直吃美式快餐。都是自己做或者社團活動薅來的水果蔬菜,”
她想起和社團成員一起去農場采摘的經歷,興致勃勃地分享,“或者跟洛錦川兩人到農場弄回來的漿果和蘑菇這些,可新鮮了!除了食堂和必要的聚餐和社團聚會,其他時間都是自己下廚。”
她細數著自己在廚藝上的“成就”:“我現在會做好多菜了,紅燒肉、糖醋排骨、清蒸魚都會做。錦川的廚藝也被我鍛煉出來了,他做的意面和烤雞翅可好吃了!”
語間,帶著一絲小驕傲。
兩人的廚藝突飛猛進,這不僅是生存技能的提升,更是他們獨立生活和經營感情的見證。
劉爸爸一邊開車,一邊從后視鏡里看著女兒眉飛色舞地講述,敏銳地感覺到了女兒的變化。
不僅僅是瘦了,更明顯的是氣質上的蛻變。
那個兩年前離家時還帶著些許青澀和依賴的小姑娘,如今眼神更加明亮、堅定,談舉止間充滿了自信,變得更自信更勇于表達自己。
她講述在wcgb帶領團隊制作節目時的從容,分析國內外傳媒環境差異時的見解,都透著一股經過頂尖學府淬煉和獨立生活打磨后形成的底氣。
“爸,媽,我覺得這兩年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劉曉藝看著窗外的熟悉的街景,語氣認真起來,“更是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與人合作,以及如何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
哥大的學習氛圍很自由,但也要求極高,你必須主動去探索,去質疑,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剛開始很不習慣,但慢慢地,就發現自己成長了。”
劉曉藝向父母講述在國外生活,不僅僅是廚藝和學業,還有那些文化碰撞帶來的思考,那些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中拓寬的視野,那些在實踐項目中獲得的寶貴經驗。
她沒有報喜不報憂,也提到了初到時的孤獨感,學業上的壓力,以及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但更多地,她強調的是自己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
父母靜靜地聽著,眼中充滿了自豪。他們知道,女兒這兩年的辛苦和不易,遠非她語中描述的這般輕松。
那些熬夜苦讀的夜晚,那些為了一個項目奔波勞碌的日子,那些獨自面對陌生環境的忐忑,都化為了她此刻眼神里的光芒和談中的力量。
她對待交換生學習的態度,是百分之百的認真和投入,沒有辜負這難得的機會。
回到家,熟悉的飯菜香撲面而來。看著滿桌子自己愛吃的菜,看著父母關切而欣慰的笑容,劉曉藝心中充滿了歸家的踏實與幸福。
兩年的異國生涯正式畫上句號,這是一個終點,更是她人生新篇章的。
她帶回來的,不僅是優異的成績、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流利的英語,更是一個更加成熟、獨立、自信和勇于追夢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