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的圖書館是他們最常約會的地點之一。巨大的閱覽室里,陽光透過高大的玻璃窗灑下,空氣中飄浮著書頁和舊紙張特有的味道。
他們會找一個靠窗的安靜角落,并排坐下。各自打開電腦或書本,很快便沉浸在自己的學習任務中。鍵盤敲擊聲、偶爾翻動書頁的沙沙聲,是這里唯一的交響樂。
他們互不打擾,但偶爾,劉曉藝遇到一個難解的傳播學模型,會輕輕碰碰洛錦川的胳膊,將筆記本推過去;
洛錦川在論文卡殼時,也會低聲與劉曉藝討論幾句,她的視角有時能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學習累了,他們會同時抬起頭,相視一笑,用眼神交流著“休息一下?”的訊息。然后一起去接杯水,或者在圖書館外的長椅上坐幾分鐘,曬曬太陽,聊幾句與學習無關的話,再回去繼續奮斗。
這種并肩作戰的感覺,讓他們覺得彼此是同一戰壕的戰友,感情在共同進步中愈發牢固。
每周一次的超市采購,是他們另一項固定的“集體活動”。推著購物車,穿梭在貨架之間,討論著今晚吃什么,明天帶什么便當。
“你想吃番茄牛腩還是土豆燒雞?”劉曉藝拿著兩種食材,比較著。
“都想吃。”洛錦川笑著,把兩種都放進購物車,“明天我沒課,我來做。”
洛錦川的廚藝在留學期間被迫提升,如今已能做得幾道像樣的家常菜。
而劉曉藝則擅長煲湯和做一些精致的點心。他們在異國他鄉的廚房里,創造著屬于家的味道。
系著圍裙的洛錦川在灶臺前忙碌,劉曉藝在一旁洗菜切菜,或者準備餐后水果。廚房里彌漫著食物的香氣和炒菜的滋啦聲,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
吃飯時,他們會分享各自白天遇到的趣事,點評一下對方的手藝,計劃著周末要不要邀請朋友來家里聚餐。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時刻,極大地沖淡了留學的漂泊感。
睡前時光,是他們一天中最放松、最親密的時候。并排靠在床頭,有時會各自看一會兒書,有時會一起用平板電腦看一部電影或一集紀錄片。
看到有趣的地方,會一起笑起來;遇到感人的情節,劉曉藝可能會眼眶微紅,洛錦川便會將她摟得更緊一些。
關燈之后,他們并不會立刻入睡。在黑暗中,他們會聊很多很多。
關于童年趣事,關于未來的想象,關于對某個社會事件的看法,甚至是一些無厘頭的幻想。親親也是常有的事,溫柔的吻,像羽毛一樣輕輕落下,帶著無盡的憐愛與珍惜。
曉藝會更緊地偎向他,感受著他胸膛傳來的有力心跳,覺得無比安心。這些親密無間的貼貼和私語中,一天的疲憊漸漸消散,只剩下對身邊人的深深眷戀。
他們會相擁著入睡,呼吸漸漸同步,仿佛連夢境都能交織在一起。
這些日常,平凡、瑣碎,卻構成了他們愛情最堅實的底色。在遠離故土的紐約,他們是彼此最親密的戀人,是互相扶持的伙伴,也是共享喜怒哀樂的家人。
每一個共同度過的清晨與黃昏,每一次默契的對視與觸碰,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有你相伴,便是最好的時光。
紐約的冬日陽光,不像夏日那般熾烈,而是帶著一種慵懶的、金箔般的質感,透過百葉窗的縫隙,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周六的早晨,寄宿公寓里一片靜謐,仿佛連空氣都放慢了流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