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準備和溫馨的陪伴之余,劉曉藝在新家里也為自己找到了一處獨一無二的“安心之地”——樓頂的露臺。
不同于二樓自己那精心布置的臥室,露臺是完全開放的,與天空和城市相連。
父親應她的要求,在露臺一角支起了一把小巧的遮陽傘,傘下放了一把老榆木做的搖椅,搖椅旁邊還有一個矮凳,上面放著一臺老式的半導體收音機。
每當夜幕降臨,處理完瑣事,劉曉藝便會獨自一人來到露臺。
坐在搖椅上,輕輕地晃動著,收音機里播放著舒緩的音樂或夜話節目,聲音調得很低,更像是背景音。
抬頭望去,是悅城尚未被嚴重光污染、還能看到稀疏星辰的夜空;遠眺則是城市邊緣起伏的遠山輪廓和更遠處市區方向映照出的、朦朧而溫暖的萬家燈火。
星空深邃靜謐,人間燈火可親,兩者形成一種奇妙的對比與和諧。
在這里,她可以完全放空自己,將即將面臨的學業壓力、文化沖擊、離別愁緒等一切繁雜心緒暫時拋到腦后。
有時她會跟著收音機里的旋律輕輕哼唱,有時就只是靜靜地坐著,感受著夜風的輕撫,看著星星眨眼睛。
這個小小的露臺,成了她離家前最后的心靈棲息所。它不屬于精致的室內,卻有著室內無法比擬的開闊與自由。
在這里,她能最真切地感受到家的安寧,也能最清晰地眺望和憧憬遠方的未來。
她知道,不久之后,她將坐在大洋彼岸的某個窗前,看著紐約的夜空。
但無論走到哪里,這個有著遮陽傘、搖椅、收音機,能看到星星和萬家燈火的露臺,以及露臺下那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家,都將是她心中最柔軟、最堅實的后方。
帶著這份力量,她將更有勇氣去面對一切未知的挑戰。
假期余額所剩無幾,在緊鑼密鼓的陪伴家人和收拾行裝之余,劉曉藝特意留出了一整天完整的時間,去見她最牽掛的閨蜜——周漾。
劉曉藝回到了位于城西的紡織廠家屬院。這里比周漾家以前的老房子要新一些,環境也整潔不少。
敲開門,開門的是周漾奶奶,李奶奶老人家身體健朗,氣色紅潤,臉上帶著舒心的笑容。
“曉藝來啦!快進來快進來!漾漾念叨你好幾天了!”奶奶熱情地把劉曉藝拉進屋。
一進門,劉曉藝就感受到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氣息。
房子雖然熟悉,是典型的兩室一廳格局,但似乎又是不一樣的風格收拾得窗明幾凈,陽光充沛地灑進來,顯得格外溫馨。
以前老房子里那些笨重、暗沉的舊家具大多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款式簡潔、顏色明亮的“新”家具——雖然劉曉藝一眼就看出,其中不少是父親五金店里那種經過翻新、物美價廉的二手貨。
“看,我家怎么樣?”周漾聞聲從里屋跑出來,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一把拉住劉曉藝的手。
她剪短了頭發,顯得更加利落精神,雖然穿著家常便服,但挺拔的身姿依舊帶著警校特有的印記。
“真好!亮堂多了!”劉曉藝由衷地贊嘆,跟著周漾參觀。
客廳里擺著一套米色的布藝沙發,雖然不算高檔,但干凈舒適。
墻角立著一臺半新的雙門冰箱,嗡嗡地工作著。窗臺上放著一臺嶄新的收音機,正播放著輕快的戲曲。
最讓劉曉藝驚喜的是周漾的房間。
朝南的小房間里,終于不再是以前那種雜物堆積的狀態。靠窗的位置擺放著一張嶄新的書桌,桌面上鋪著干凈的玻璃板,下面壓著幾張照片和課程表。
旁邊是一個白色的簡易衣柜,雖然簡單,但足夠收納她的衣物。
最讓劉曉藝眼前一亮的是,靠墻竟然還有一個帶著鏡子的梳妝臺!
雖然款式樸素,但對女孩子來說,這簡直是一個質的飛躍。
“這梳妝臺……”劉曉藝驚訝地指著。
“嘿嘿,”周漾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是我用上學期省下來的津貼買的二手的,讓齊明揚幫忙搬回來的。總算不用對著小鏡子涂臉了。”
奶奶在一旁樂呵呵地補充:“你爸可幫了大忙了!這沙發、冰箱,還有我這屋的床頭柜,都是他幫我們淘換來的,又便宜又好用!比以前那些老古董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