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個鎖邊,你這樣繞一下,再穿過去,既結實又好看,以前我們補衣服都這樣……”
“織毛衣的這個桂花針,你看,一針上一針下,錯開排列,就有這種凹凸的花紋了,用在你的小玩意上說不定也挺別致?”
奶奶教的都是一些最樸實無華的家常技巧,是歲月沉淀下的生活智慧,與方老師教授的學院派、藝術化的蘇繡技法截然不同,卻別有一番質樸生動的韻味。
劉曉藝如獲至寶,將這些技巧巧妙地融入到的她的設計中。
她發現,對于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布藝拼貼部分,奶奶教的鎖邊方法既牢固又節省時間;對于一些需要表現肌理感的背景,奶奶教的簡單針織法也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設計、剪裁、縫合、刺繡……書桌的一角成了她的臨時工作臺。
陽光透過窗簾灑在那些五彩的絲線和布片上,也灑在她專注的側臉上。她一共趕制出了二十枚新的四色徽章。
相比之前的批次,這一批的做工更加精細,細節處融入了奶奶傳授的“生活智慧”,顯得更加獨特和溫暖。
她計劃著,回到亞運村,將這些充滿心意的小禮物送給更多新認識的朋友。
返校前一天晚上,劉曉藝親自下廚,用新學的技能為家人做了一頓豐盛的告別晚餐。
紅燒大盤雞油亮誘人,糖醋排骨酸甜可口,雖然味道比起媽媽的手藝還稍顯稚嫩,火候和調料比例尚有提升空間,但每一道菜都飽含著她的用心。
看著家人吃得香甜,聽著他們的夸贊,劉曉藝心里充滿了力量。
這個假期,她不僅休息放松了身心,更收獲了寶貴的生活技能和家人的智慧傳承。
她不再是那個只會讀書考試的女孩,她正在努力成為一個更能干、更懂得生活、更能創造溫暖的人。
第二天,劉曉藝告別了依依不舍的爺爺奶奶,在父母關切的目光中,登上了返回學校集合點的大巴車。
第三天,行李箱里,除了換洗衣物,還塞滿了媽媽做的醬菜、奶奶煮的茶葉蛋,以及她那二十枚精心準備的、融匯了家人愛與智慧的徽章。
車窗外的景物飛速后退,家的溫暖漸漸留在身后,但那份汲取自家庭的力量和對即將到來的任務的期待,正推動著她,向著新的征程,滿懷信心地前進。
她知道,再次踏上亞運志愿者崗位的她,將是一個更加豐富、更加從容的自己。
飛機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劉曉藝拖著輕便的行李,再次踏上了這片充滿盛會氛圍的土地。
與回家時的歸心似箭不同,此刻她的心情更多的是沉穩與期待。
短暫的休整讓她能量滿格,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新投入亞運志愿者的工作中。
喜歡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請大家收藏:()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