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服務組的培訓尤其嚴格。來自北外的教授專門編寫了《亞運英語100句》,涵蓋了從接機引導到餐飲住宿的各個場景。“這不是課堂英語,”
培訓老師強調,“而是要用地道的表達幫助外國友人解決實際問題。”
劉曉藝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英語水平在實戰環境中得到了飛速提升。特別是那些日常生活用語和體育專業術語,都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
她認真記著筆記:“‘獎牌榜’要說medaltally,‘訓練場地’是trainingvenue…”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培訓中她結識了來自京城各高校的優秀學生。
有北外的高材生能夠流利地說多國語,有北體大的學生精通各項體育規則,還有清華的學子擅長應急處置。
大家雖然來自不同學校,卻因為亞運這個共同的目標很快打成一片。
“我是北外阿拉伯語系的,”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生在小組討論中分享,“這次特地學習了體育術語的阿語表達,希望能在亞運村里幫到阿拉伯國家的運動員。”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我是首師大的,”另一個男生接話,“我們學校幾乎所有英語專業的同學都報名了,最后只選了三十人。”
隨著亞運會開幕日益臨近,北京城的氛圍也越來越熱烈。
大街小巷掛滿了“歡迎來到北京”的橫幅,出租車司機都在學習簡單英語問候語,連超市收銀員都能說上幾句“hello”和“thankyou”。
全民學英語、迎亞運的熱潮,讓這座城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國際氣息。
開幕式前一周,志愿者們正式上崗。第一天走進運動員村,劉曉藝就被宏大的規模和完善的設施震撼了。
現代化的公寓樓、設備齊全的訓練館、寬敞明亮的餐飲中心…一切都彰顯著中國舉辦國際賽事的實力和決心。
她的崗位在村內的信息咨詢臺,負責為各國運動員提供指引和幫助。
工作中,她遇到過找不到訓練場的日本乒乓球運動員,幫助過丟失證件的印度羽毛球選手,還為韓國代表團協調過交通安排。每一次用英語解決問題后,對方感激的笑容都讓她倍感自豪。
一天,一位來自沙特阿拉伯的田徑運動員焦急地前來求助,他的訓練包在轉運過程中丟失了。
二天,劉曉藝沉著地用英語安撫他,隨后聯系行李查詢處,又協調志愿者在各個場館尋找,最終在籃球館找到了被錯拿的包裹。運動員激動地說:“chinesevo露nteersarethebest!”
傍晚,志愿者們聚在一起分享當天的經歷時,劉曉藝發現每個人都收獲滿滿:楚文靜在新聞中心協助外國記者采訪中國運動員,蘇晴幫助馬來西亞代表團解決了住宿調整的問題,仙亞甚至用自學的日語為日本體操選手指路。
夜幕降臨,運動員村的燈火次第亮起。
劉曉藝站在咨詢臺前,望著來自亞洲各國的運動員們來往穿梭,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喻的自豪感。
這一刻,她不再是單純的大學生,而是中國青年的一張名片,向亞洲乃至世界展示著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新面貌。
回到學校后,她在日記中寫道:“亞運志愿者工作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也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作為傳媒人的責任——用專業和熱情,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這一夜,北京的星空格外明亮,仿佛也在期待著一個星期后那場舉世矚目的亞洲體育盛會的到來。
而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成千上萬像劉曉藝一樣的青年志愿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項盛會增添著青春的光彩。
喜歡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請大家收藏:()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