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結束,她匆匆沖個澡,趕在晚飯前回到宿舍。
室友們已經幫她打好了飯,這是她們之間不成文的約定——誰有活動,其他人就幫忙帶飯。
“今天食堂有紅燒排骨,給你打了一份。”楚文靜指著飯盒說。
蘇晴補充道:“還買了酸奶,補充蛋白質。”
仙亞眨眨眼:“舞蹈社的小仙女可不能餓著。”
晚飯后是自習時間。劉曉藝通常會先去圖書館完成當天的功課和英語學習,然后準時在晚上八點出現在“校園之聲”的直播間。
今晚是她第一次獨立主持晚間情感欄目《星空下的悄悄話》。這個時段被稱為“北廣最溫暖的時刻”,負責安撫學子們一天的疲憊和焦慮。
“歡迎大家收聽今晚的《星空下的悄悄話》,我是主播曉藝。”她的聲音透過麥克風變得格外溫柔,“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如何與焦慮和平共處...”
導播間外,帶教師兄陳晨透過玻璃向她豎起大拇指。劉曉藝微微一笑,繼續用平和舒緩的語調與聽眾交流。她運用著從師兄那里學來的話術,適時插播精心挑選的輕音樂,讓整個節目如同夜晚的微風般撫慰人心。
節目結束后,師兄走進來贊許地說:“很棒!特別是那段關于‘接受不完美’的分享,很多聽眾發短信來說很有共鳴。”
劉曉藝謙虛地笑笑:“都是跟師兄學的技巧。”
“不,”陳晨師兄搖頭,“技巧可以學,但真誠是學不來的。你的聲音里有種讓人安心的力量。”
回到宿舍已是晚上十點。室友們還在自習,劉曉藝輕手輕腳地洗漱完畢,然后拿出刺繡繃子。
這是她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針線在布料間穿梭,思緒也隨之平靜。
蘇晴好奇地湊過來:“這么晚了還繡花?不累嗎?”
劉曉藝笑笑:“正好讓大腦換種方式休息。而且答應方老師的作品deadline快到了。”
仙亞感嘆:“曉藝,你一天怎么能做這么多事?我看著都累。”
楚文靜接話:“這就是時間管理大師的實力啊!”
確實,劉曉藝的時間表總是排得滿滿當當,但她樂在其中。
她把時間分成一個個模塊,每個模塊專注做一件事:上課時就全心聽課,練舞時就專注動作,做節目時就投入情感。這種專注讓每段時間都高效而充實。
臨睡前,她照例檢查明天的計劃表:上午專業課,下午舞蹈訓練,晚上圖書館自習...雖然忙碌,但井井有條。
室友們受她影響,也開始做周計劃,宿舍里漸漸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氛圍。
熄燈后,四個女孩躺在床上夜聊。仙亞突然說:“其實我剛開學時還挺擔心宿舍關系的,聽說很多宿舍都處不好。”
蘇晴接話:“是啊,但現在我覺得我們宿舍真好。大家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楚文靜笑道:“特別是曉藝,帶著我們都變得有條理了。”
黑暗中,劉曉藝的嘴角微微上揚。她想起前世的大學生活,那時的她總是獨來獨往,從不知道集體生活可以如此溫暖。
這一世,她不僅學會了管理時間,更學會了經營人際關系。
窗外月光如水,宿舍里漸漸響起均勻的呼吸聲。
劉曉藝在入睡前最后想的是:明天要記得提醒大家交體育課的費用...
這就是她大一下學期的日常,忙碌卻有序,充實而快樂。每一天都被合理地“掰成很多份”,每一份都散發著青春的光彩。
在這個最好的時代,在這個最好的年紀,她正用自己方式,繪制著最精彩的大學生活圖卷。
在這張精心編織的時間網中,劉曉藝還巧妙地嵌入了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
她深知,要想在傳媒領域脫穎而出,僅靠課堂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她開始利用零散的課余時間,穿梭于校園的各個專業社團之間。
每周三下午,當大多數同學在享受難得的閑暇時光時,劉曉藝會背著相機出現在校報社的辦公室。
這里充斥著油墨的清香和鍵盤的敲擊聲,她跟著大二的師兄師姐學習新聞采編的全流程。
“曉藝,來看看這個版面設計,”校報主編李師兄招呼她,“你覺得頭條放這張照片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