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她拍拍詹姆斯的肩膀,“惡人自有天收。重要的是,你們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真正的文化交流不應是單向的索取,而應是雙向的饋贈。就像今天我們在這里,不僅比賽,更在互相學習...”
“回去之后,威廉姆斯老師說我們會給他們學校去信的,不會就這么算了的。”
回招待所的路上,劉曉藝看到覃老師正在公用電話亭激動地向學校報喜。
回到招待所,劉曉藝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兩盤錄音帶,又添了一盤今天的演講錄音。她在標簽上畫了一個小小的愛心,然后鄭重地放進早已準備好的航空信封里。
在日記本上,劉曉藝鄭重寫下:“今天,我們用聲音搭建了一座橋梁。這座橋連接過去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她停下筆,又補充道:“而這只是開始。”
窗外,悅城的夜空繁星點點。她知道,在同一片星空下,大洋彼岸的少年也許剛剛完成考試,正望著月亮思念故鄉。而這小小的磁帶,將帶著她的聲音,飛越重洋,成為連接兩顆年輕心靈的最美橋梁。
劉曉藝站在招待所的窗前,望著悅城璀璨的夜景。這場國際賽事帶給她的不僅是榮譽,更讓她看清了人性的光明與陰暗。但無論如何,她相信真誠和勇氣終將戰勝一切陰謀詭計。
她小心地將今天的經歷寫進給洛錦川的信里,連同那三盤錄音帶一起封入信封。明天的太陽升起時,這封信將飛越大洋,帶著她的思念與成長,抵達那個同樣在異國奮斗的少年手中。
回程的大巴上,她望著窗外飛馳的風景有些恍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前世的1996年的這個情況,她還在為改善家里的生活,紡織廠的兼職長夜班熬紅雙眼,而今天,她站在這里,用聲音講述時代。
她再次深刻意識到——廣播不僅僅是播報新聞,而是連接人心的橋梁。
她翻看著比賽手冊,上面印著北廣的招生簡章。她摩挲著那行字——“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1997年面向全國藝考生開放”。
“曉藝師姐,你以后想考哪兒?”坐在她旁邊的張麗問道
“北京廣播學院。”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想讓更多人聽到普通人的聲音。”
前世的她,連高中都沒讀完,更別提大學。
但這一世,她早早規劃好了——參加1997年的藝術類高考,主攻播音與主持專業。她甚至偷偷練習了即興評述和新聞播報,每晚聽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模仿語調。
頒獎典禮上,他們策劃的節目還獲得了“最佳創意節目獎”。
評委點評說:“玉江中學的節目不僅有趣味性,還有人文關懷,還能吸引更多人的耳朵,這在高中生里很難得。”
那一刻,她忽然有了更清晰的規劃,沖刺北廣學院播音系,若不行,就先讀地方院校的廣播電視專業,再考研。
大學期間爭取進入地方電臺實習,積累實戰經驗。
要努力成為廣播節目制作人,制作一檔關注普通勞動者的聲音紀錄片,就像今天她比賽時做的那樣。
她又在日記本上寫下:
“1996年11月,我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未來,我要讓更多沉默的聲音被聽見。”
喜歡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請大家收藏:()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