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接受了家里超市要加上小食攤的計劃,劉曉藝一家都在為此努力,她把過去和前世了解到的爆款小吃都寫了下來。
(泡面、烤腸、魚丸關東煮、包子、鹵蛋還有......)密密麻麻寫了一整頁的美食秘籍。
劉媽媽這幾天去批發市場特地留意各類早餐店以及小吃攤的供應商家,掌握了最優惠的進貨價,大量批發價格優美,品質優良的貨品,把倉庫的冰箱塞得滿登登。
劉爸爸跑了幾家電器行,淘來了價格優惠的電飯鍋、電熱水壺,蒸箱還有平底鍋,又到廢品站淘了好幾張長條桌子,拉上店鋪的電,才算是大功告成。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天也亮的越來越早,為了不流失最優質的早餐顧客,劉媽媽早晨5點鐘就叫醒了劉爸爸,夫妻倆忙活大半天。
第一籠包子出籠時,天剛蒙蒙亮。蒸汽混著肉香涌出鋁制蒸籠,在晨光里像朵小小的云。
劉曉藝把劉爸爸手寫的“鮮肉包五毛一個,青菜包五毛錢兩個,鹵蛋兩毛錢一個”的硬紙板掛到門口,轉頭看見劉媽媽正麻利地給豆漿粉沖出的豆漿封口——用的是她從批發市場向做餐具的老板批發來的紙杯和吸管,比塑料袋衛生多了。
“阿姨!來兩個包子,一杯豆漿!”
周漾不知從哪兒冒出來,馬尾辮扎得老高,耳釘在晨光里一閃一閃。她身后跟著幾個同學,都是被肉香味和鹵蛋的鹵料香引來的。
“包子自己拿。”劉曉藝掀開籠屜,白霧騰起,露出里面胖乎乎的包子,扯了一個塑料袋遞給周漾,“第一天營業,來得早的送一個鹵蛋。”
劉媽媽剛要說話,就見同學們已經自覺排起隊。
梳著麻花辮的何麗娟掏出五毛錢硬塞到劉曉藝手里:“哇!第一天有福利呀,以后我都要來這里買早餐吃,包子我都要肉的。”
太陽完全升起時,折疊桌邊已經圍滿了啃著包子的學生。
有人捧著包子在超市里轉悠,順手買了鉛筆和橡皮;有人問能不能中午來吃午餐;還有個戴眼鏡的男生指著貨架問:“阿姨,能在這兒泡方便面嗎?我可以多付一毛錢熱水費。”
劉媽媽擦汗的手突然頓住,眼睛亮了起來。
“成!如果在我們家買的泡面,阿姨這都給你們免熱水費哈!”
超市的泡面角成了新熱門。
劉曉藝用裝啤酒的塑料箱壘成矮桌,鋪上劉媽媽手縫的藍格子布,旁邊擺著四把折疊凳——是劉爸爸用廠里廢料焊的,椅背上還刻著小花。同學們放學后總愛擠在這兒,捧著熱氣騰騰的泡面聊天。
“阿姨,能加個鹵蛋嗎?”
“自己拿,兩毛錢一個。”劉媽媽頭也不抬,手里點鈔的動作快得讓人眼花。
她現在已經能邊算賬邊盯著門口,誰要是想順手牽羊,立刻就能聽見她溫柔的提醒:“同學,你口袋里那包瓜子還沒付錢呢。”
洛錦川忽的也變成了泡面角的常客。他總坐在店里最里面那把椅子上,安靜地看書,面前擺著同款紅燒牛肉面。
有次劉曉藝發現,他每次都會在桌上留一毛錢——是熱水費,哪怕劉媽媽說了不用給。
自從加了小食攤,超市的生意日益紅火,每天都有學生在這吃一點再回去,這超市也成了附近學生的打卡地了。
周末,劉曉藝特意帶劉媽媽去了趟城西的百貨大樓。
三層的玻璃柜臺里,穿著制服的女售貨員正在演示自動削筆器。劉媽媽看得入神,突然拉住女兒:“你看他們這個滿十元抽獎,咱們能不能也搞?”
“媽,您這學得也太快了。”劉曉藝忍俊不禁。
劉媽媽卻認真起來:“我想好了,買五塊錢就送張積分卡,攢夠十張換包洗衣粉或者一包掛面。”她眼睛亮晶晶的,“你爸說這叫......叫什么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