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主張“因信稱義”,人人都有解釋《圣經》的權力,信徒憑借信仰就可以與天父直接交通,無須以教皇為首的教階制度做中介。
一以蔽之,跟天主教、東正教相比,新教的世俗化程度更高。
正因這種特性,使得牧師身上的宗教色彩要比神父淡得多。
不僅男女皆可擔任牧師(神父只能由男性擔任),而且還可以結婚(神父必須保持獨身)。
這也正是為什么會有“神父與小男孩”的地獄笑話,而沒有“牧師與小男孩”的地獄笑話。
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牧師廣泛參與進社會活動之中,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只在業余時間履行牧師的相關職責。
等哪天李昱有閑了,完全可以在繼續從事牧師一職的同時,多兼任幾份工作,不會有人對此有意見,因為這太正常了。
因為世俗化程度高,不會每天待在教堂、修道院里裝神秘,裝高貴,所以新教牧師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走街訪友,對教友們噓寒問暖,看看有沒有什么能幫忙的。
換之,在很多時候,牧師們更常飾演“義工”、“居委會主任”、“心理醫生”、“慶典司儀”、“家庭糾紛調解員”等角色。
簡奈爾注意到了李昱臉上的玩味表情,美眸中閃過一抹失落,小心翼翼地問道:
“那個……你不愿意嗎?”
“不愿意?怎么會呢,對我而,能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世界,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事情。”
李昱邊說邊站起身,一邊用力伸展筋骨,一邊繼續道:
“修女,掃帚在哪里?讓我們麻利地掃凈整條街道吧。”
看著躍躍欲試的李昱,簡奈爾眨眨眼,美眸中的那抹失落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歡欣。
李昱并未敷衍簡奈爾,他確實不討厭做義工。
相比起念經祈福,他更喜歡通過實際行動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哪怕只有一點點。
在他看來,“斬殺惡徒”與“清掃街道”是一回事兒——都是去除污垢,以使世界清凈。
……
……
根據簡奈爾的介紹,石室教堂的教友們基本都是這條街道——即楓樹街——的街坊們。
離開教堂后,李昱和簡奈爾各提著一根掃帚,并肩走向楓樹街的中心區域。
楓樹街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
簡奈爾的家和石室教堂都位于楓樹街的東端,離楓樹街的中心區域有一段不長不短的距離。
此時此刻,但見簡奈爾的腳步格外輕快,一蹦一跳的。
光看她這走路方式,便知她現在的心情非常好。
“楓樹街的街坊們都很和善的,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和他們打成一片。”
剛才,簡奈爾說要在清掃街道的同時,向街上的教友們介紹李昱。
李昱笑笑:
“希望如此吧。”
進入楓樹街的中央區域后,周遭的光景有了顯著的變化——街道兩側的房屋變多不少,煙火氣亦更加濃郁。
就在這時,一陣嘈雜的聲響傳來。
緊接著,李昱和簡奈爾便瞧見一大群人——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圍在一棟宅子的門前,探頭探腦,嘰嘰喳喳地說著什么。
李昱和簡奈爾所聽見的嘈雜聲響,正是從此宅中傳出。
“嗯?這是怎么了?”
簡奈爾輕蹙柳眉,面露憂色,稍稍加快腳步。
李昱默默跟上。
“大家!發生什么事了?”
簡奈爾的聲音剛一傳出,圍在宅前的眾人便紛紛轉頭望來,繼而流露出雀躍、激動的神情。
“洛夫古德修女,好久不見!”
“洛夫古德修女,您總算回來了!”
“洛夫古德修女,這位先生是?”
“咦?他穿著牧師服呢……”
……